我是老湿基,我来回答!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得弄明白赵武灵王到底有多屌,当你知道了他有多屌,自然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行事了。
这位爷在15岁继位,这货是稍有的继位就是高光时刻的主。继位当天,就面临着国家被撕裂的风险,由于他老爹治国也很牛,生前跟魏国、楚国、秦国、燕国、齐国都死磕过,就是这样的车轮战,赵国在他老爹的操持下竟然不处下风。所以呢,他爹死后,这五个国家以吊丧的名义各自带着军队开拔到赵国边境准备共襄盛举。

这哪是吊丧吃席的?这分明就是来打秋风的嘛。好在赵武灵王也不是白给的,他才去托孤忠臣肥义的建议:首先,下令赵国全境进入战时戒严状态,以便随时开战,接着,巧妙的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位于秦、魏、楚、齐四个国家中间的国家,使赵、韩、宋三国形成“品”字型结构,将秦、魏、楚、齐四个国家置于两面受敌或者三面受敌的被动局面,又派人拿了大量的珠宝去贿赂东边的越国国君,唆使越王发兵攻楚,又重金买通了北面的楼烦王,使其去攻打燕国,就这样,吊唁还没开始,就已经逼着燕国和楚国不敢妄动了,剩下的秦、魏、齐由于韩和宋的掣肘也无法对赵国造次了。

你以为这就是高光了?接下来,赵武灵王大开城门,对着五国联军说:不是吊唁的嘛,叫你们的使者带着祭祀用品和帛金放马进来吧,军队只能驻扎在城外,唯有使者和礼金可以进。就这样,赵武灵王不但化解了自己国家的危机,还白嫖了五国带来的礼金,那个年代的丧事还没有吃席这一说,赵武灵王在登基这一天可以说是秦始皇吃着花椒摸电线——赢的麻的不能再麻了!

人家国君10几岁亲政都是各种权臣把持朝政,由于赵武灵王这一波骚操作,人家登基第二天就开始亲自理政: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大臣们没有一个不服的。这一点作为,就连后来一统天下的嬴政都没有做到上位就理政的。

紧接着就是赵国最有名的“胡服骑射”了,这一政策一推出,各位大臣都反对,好在,反对归反对,谁也不敢多说什么。所谓的“胡服骑射”就是放弃华夏的穿着礼仪,穿上胡人的衣服,加强骑马射箭的军事力量建设。为什么要穿胡人的服装呢,简单的讲,就是因为华夏的服装太过繁琐,上马,下马太麻烦,影响作战效率,胡人穿的都是窄袖短袄,传上这样的服装,在战场上能够非常灵活的驾驭马匹,另外就是,胡人作战,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简单的说就是一阵小冲锋,过去之后就是砍杀,杀完就是抢,抢完就跑,作为礼仪之邦的华夏怎么会是这么野蛮的队伍的对手?赵武灵王下令,完全模仿胡人,进军,粮草也不带了,也不用到一个地方就埋锅造饭了。就带一点干粮,在战场上,你抢到了就吃,抢不到你就饿着;跟胡人也不用讲武德了,直接看到就杀,杀完就抢,抢完就跑;更不用驻扎军营了,部队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几个回合下来,胡人都傻了:你赵国怎么这么不讲武德!

在战国初期,这样的作战方式在跟华夏的各个诸侯国较量的话,简直就是降维式的打击,各国的国君都看傻眼了,仅仅两年时间,赵国灭了中山国,又帮助燕国赶走在燕国的齐国军队,成功的帮助燕昭王登上王位,以及换来10几座燕国的城池,插手秦国国政,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就是借助赵武灵王的实力支持登上秦王宝座的。那一时,赵国在整个华夏是不可一世的姿态。
就在赵武灵王风光无限的时候,这位爷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老子退位了,叫我的儿子做王,一来呢,我可以提前教我儿子如何做王,另外呢,叫我儿子去跟各国较量去,老子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直接做王中王,要左右整个战国的局势,做整个华夏的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