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非洲西部的一些国家,当地人逝世后都会采取一种“喜丧”,他们认为“人去世是一件好事,意味着重生,意味着摆脱了痛苦”,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在车上我询问了我的两个同事,才发现这里的葬礼文化还是比较有特点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流行“土葬”,土葬所需要的棺材是特别有趣的,我们遇见的那个逝者生前是一个渔民,所以棺材被做成了小船的模样,如果你是裁缝,棺材可以做成缝纫机的模样,如果你是农民,棺材可以做成玉米的形状,如果你是司机,棺材则是一辆车的形状。总之非洲葬礼所需要的棺材样式是千变万化的,可以根据逝者家属的要求随意打造。在当地人的思维里面,去世就意味着重生,只不过以另外一种形式生活着,而棺材的打造就需要和逝者生前的工作相关,寓意着逝世之后可以继续从事这个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家族兴旺的人,花高价格打造一个逝者生前喜欢但是没能如愿的工作棺材。

第二:非洲很多地方的亲属关系是相对复杂的,没有礼尚往来的意识,所以当一个人逝世之后,没有固定的亲属送别队伍,全靠村子里的人自愿前往,不管你是来自哪里,只要参与葬礼队伍就可以免费获得一顿美食,因此在非洲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混一口吃的,也会特别乐意地去参加葬礼。而逝者的家属根据自己家的威望准备的食物类型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家族越威望,准备的食材也就越丰富,参与葬礼的队伍也就越豪华。对于特别有钱的家族,比如说一些“族长”之类的地位,可以用钱专门请一个殡葬队伍,非洲这个国家的殡葬服务业还是比较专业的,一群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舞着当地极具特色的舞蹈,有跳有唱风风光光地送给逝者。

第三:非洲很多国家对于逝者的态度是有区域于我国的,他们不认为逝者是恐惧可怕的。我们都知道司机这个职业在非洲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如果现实中有司机职业的人逝世,会有很多人前往送他最后一程,甚至还会握着逝者的手面对面的说话,这也就寓意着自己有可能成为司机的一员。当地人之所以以“喜丧”的形式送给逝者,他们认为生活是苦难的,终于可以摆脱苦难开始了全新幸福的生活,这应该是值得庆祝的,所以在非洲的葬礼上根本没有人流泪,送别者更没有沉重的心情,用欢歌笑语,美酒佳肴送逝者最后一程,恭祝逝者开始全新的生活。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分布着很多的丧葬文化,并不是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在采用喜丧,那么在非洲还有哪些比较普遍的葬礼文化呢?
首先:在非洲的坦桑尼亚,葬礼又是一种风格,在当地人的思维里,人逝世后其灵魂并没有离开肉体,所以这里的人逝世后并不能立马下葬,而是把逝者经过福尔马林的处理存放在家里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和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家人每天都要为其准备饭菜进行供奉,直到一年半之后才能正式下葬,这个时候在当地人的思维中也算是正式死亡了。并且这里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情况下都要持续七天以上的时间,每天都要进行一定的礼节。

其次: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葬礼更是一种别样的风格,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当一个人逝世十年之后,家属关于这个人的记忆基本上也就荡然无存了。但是在非洲这个国家有一个“翻尸节”,当逝者去世五年,七年或者十年的时候,其家人要把逝者的尸骨重新从坟墓里挖出来,然后通过特殊的丝绸把这些凌乱的尸骨重新组合再拼接,接下来就要进行为期三天的悼念仪式了。当地人觉得逝者是有灵魂的,一个人长埋地下是孤独的,以这种方式见一下亲人不仅可以可以缓解内心的思念,还可以让逝者体会到亲人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