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最靠谱的回答:
万事万物皆有其本性,我们顺着其本性去做事,往往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举例,要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国民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前,前辈们觉得应该详细的设计、安排各种生产要素,以达到目标,然后尽量平均的分配给每个参与者。
但这种方式违反了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理性及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之后,把经济活动的决定权大部分还给了老百姓,并依照市场经济原则去分配,不到四十年,中国又重新站上了世界之巅!
这就是“无为无不为”的最佳体现。
当然,这个时代的“无为”,与老子当年的理想肯定不在一个水平,毕竟社会的复杂程度不可能倒退…这是我所理解的“无为而无不为”!
一一一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高深莫测!我个人认为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应先从最简单的一句话:”大道之简”开始理解透了以后,再去思考其著作真缔;不然就如同《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峰修练绝世武功,在没有找到上册《九阴真经》以前、先练的下部《九阳真经》而导致其走火入了魔…。
∽∽∽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也不是太懂,只好以简入道顾名思义的去理解了;即:凡人都需要有认知自然大千世界[道]的一些基本能力,人人都要敬畏自然[道],爱护自然[道],服从自然…;就是说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千万不要去做[无为];一但自己准备要做的事能与自然规律相吻合就要大做[有为],特做[无所不为]。。。
※※※我的这种愚见对与不对呆会就看《头条》电脑程序能否通审才能确定了…。先谢过题主[祈祷]!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类著作,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虽然仅有区区五千言,但文约意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宗教、科学、军事等诸多领域共八十一章。其中涉及“无为而无不为”之理论者包括以下几章。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做,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天下”是多么神圣的事物,不能出于强力,更不能加以把持。
出于强力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一定会失去。
世人性情不一,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所以圣人一定要去除极端、奢侈、过度的措施。
三十七章:
通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释义: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但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它所为。
候王如果能够持守它,万物就能够自生自长。
自生自长以致贪欲萌动时,就用道的本真质朴安定它。
用道的本真质朴来安定它,就不会起贪欲。
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天下自然就会归于安定。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义:
用心做学问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会一天比一天增加。
一心体悟大道的人,欲望、杂念以及主观上的认知和判断,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私心不断放下,妄念不断减少,渐渐的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如果能做到无为,也就是不会轻易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有人说,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只是适用于那些王侯处事或是治理国家,并不适合我们普通人。其实不然,老子所说的用心做学问的人不也可以是普通人吗?只要你能不断的放下私心和杂念,不断的减少和控制欲望,逐渐的就会达到无为的境界,也就是不会轻易的妄为,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