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凤娟是个直性子,怨恨没了,误会解除,她对婆婆只剩下感恩。她主动说:“那把妈接到楼上吧,跟小花一个房间。住大卧室吧,大卧室有阳光,我和德子住小卧室,我们白天都在外面做生意,只有晚上回去睡觉,有没有阳光无所谓。”
德子的妈妈,就被凤娟和德子接到三室一厅的楼房里居住。德子也很有心眼,当初买楼,他买了一楼。后来凤娟对德子说:“你挺有心眼啊,买楼的时候就想着,将来把婆婆接来,出来进去方便。”
德子说:“凤娟啊,我还不是为你着想?将来你老了,出来进去也不方便呢。”凤娟就打了德子一拳,笑着白了德子一眼,说:“德行!”
其实,德子妈当初借钱给德子开油条铺子,借钱给德子买房子,通过姑婆的手,说是姑婆的钱,婆婆还有一层意思,她还是担心凤娟跟德子揣心眼,所以,她就不说是自己的钱,说是姑姑的钱,这样,凤娟拿了姑婆的钱,就不会赖账不还的。
但婆婆跟凤娟生活了几年之后,知道凤娟是个善良的女人。后来,当小虎考上大学时,德子和凤娟积攒的钱,还不太够,婆婆就把儿子儿媳早就还给她的钱拿出来,给孙子上大学。
一家人嘛,不分彼此。只要幸福快乐就好。

写在后面:
所谓“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就是宁可娶离婚的女人,也不能娶死了丈夫的女人。过去有种封建说法,说死了丈夫的女人是克夫。
我们应该破处迷信,无论是二度花,还是遗下人,只要女人的人品好,就值得被尊敬,被呵护,就值得被男人以礼相待,娶做媳妇。
男女相恋,重在感情,只要有爱,只要相互包容和体谅,小日子会越过越甜美。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刘玉兰结婚第8年,丈夫喝药去世了。公婆认为刘玉兰克夫,将她赶出家门。刘玉兰在外打工时,遇见了比自己大5岁的朱伟亮,朱伟亮的父母得知刘玉兰是遗下人,坚决不让儿子将她娶进门,他们告诉朱伟亮,如果他不听劝,日后会倒大霉的。
但是朱伟亮和刘玉兰已经交往一年多,他相信娶了刘玉兰不是他的劫难,而是他的福气。一开始,朱伟亮的家人不肯接纳刘玉兰,但是了解了刘玉兰的经历,再加上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家里人改变了对刘玉兰的看法。

刘玉兰和第一任丈夫赵伟是相亲认识的,赵伟老实到有些木讷,不善言辞,刘玉兰本不想同意这门婚事,但父母觉得女孩子嫁人就要嫁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刘玉兰在父母的说服下,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后,刘玉兰发现赵伟虽然对他很好,但性格太过老实,没有自己的主见,公婆让他干什么,他就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说不。
刘玉兰怀孕时,想吃葡萄,婆婆认为刘玉兰怀的是女儿,不让赵伟给刘玉兰买葡萄,赵伟就告诉刘玉兰,他妈妈不让他买。刘玉兰很生气,婆婆不让他买,他就不能偷偷地买?
赵伟却说:不行,我妈说了不让买,就不能买。
更让刘玉兰生气的是,她到了预产期,婆婆说孩子出生要花不少钱,让赵伟外出打工。刘玉兰认为孩子还有半个月就出生了,等她出了月子再出去打工也不迟,但赵伟竟然在夜里,趁她睡着时外出打工了,女儿6个月大时,他才回来。
刘玉兰怪赵伟太听从父母的话,她和赵伟已经结婚了,如果赵伟总是听他爸妈的话,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如离婚。赵伟从来没有想过离婚的事,再加上当时农村人离婚的很少,赵伟觉得离婚有点丢人,只好向刘玉兰保证,他以后会考虑她的意见。
结婚第5年,刘玉兰的儿子出生了,公婆得知刘玉兰生了儿子,喜极而泣。不过刘玉兰的日子却不好过了,公婆觉得刘玉兰不会照顾孩子,孩子满月后,公婆就让刘玉兰外出打工,他们老两口在家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