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们保不住《九阴真经》,如果再次流落江湖,岂不是又重复此前的悲剧,再次给江湖引来一场浩劫?王重阳深谋远虑,自然不愿意这样的情景出现。
自己创下的全真武学属道家玄门正宗,用来防身已经足够,既然如此又何必给他们增添麻烦?这可能也是王重阳考虑再三不将《九阴真经》上功夫传授给弟子的重要原因。
只是王重阳没料到,自己的师弟周伯通最终还是阴差阳错地练成了九阴真经上面的功夫。只是周伯通视王重阳如神,一生牢记师兄的嘱咐,虽然学了真经上面的功夫,却基本上没有用过。
王重阳和周伯通压根就不是一路人。
王重阳虽然是道士,早年因为抗金起义失败,躲在古墓之中,王重阳是个抵御金兵,拯救天下苍生的英雄好汉。
丘处机道:“我恩师不是生来就做道士的。他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曾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敌。”—《神雕侠侣》第四回。
周伯通虽然是王重阳的师弟,但是周伯通一是没有救世济民之心,二来也没有修道之心。周伯通疯疯癫癫,儿童一样天真可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周伯通脑子里只有两件事,一个是玩,一个是练武。
师哥当年说,我学武天资聪明,又乐此不疲,但是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射雕英雄传》。
王重阳练武是为了救世济民,为社会做贡献,而周伯通练武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了,所以说周伯通和王重阳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周伯通是个儿童,王重阳是个英雄,是个梦想治国平天下的圣人!
王重阳战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目的是拥有《九阴真经》,因为《九阴真经》的存在,江湖上掀起了血雨腥风,王重阳为江湖的平静,为了不再有更多的人因《九阴真经》而丧命,所以王重阳曾经想把《九阴真经》给烧了,这也反应了王重阳的救世济民之心。
“前辈毕生心血,岂能毁于我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看后人如何善用此经了”—《射雕英雄传》。
王重阳没有把《九阴真经》给毁了,一方面是前辈毕生心血,另一方面是想让《九阴真经》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做贡献。
王重阳没有把《九阴真经》给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也没有让周伯通练《九阴真经》,原因都是一样,他们缺少一副救世济民,保家卫国的胸怀。
黄药师行为乖僻,愤世嫉俗,自行其是,从来不为旁人着想。欧阳锋作恶多端。段皇爷慈和宽厚,可是他为了一己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隐居。只有洪七公洪帮主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在王重阳看来,西毒欧阳锋作恶多端,直接排除,南帝一灯大师勘破红尘,出家为僧。东邪黄药师我行我素,不以天下苍生为念。北丐洪七公行侠仗义,令人敬佩,但是王重阳还认为他的胸怀和境界还不够。
王重阳想把《九阴真经》传给郭靖这样的人。
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否则他见到你一定喜欢,他那一身盖世武功,必可尽数传给你了。—《射雕英雄传》。
周伯通说,郭靖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其实周伯通隐约间在郭靖身上看到了师哥王重阳的影子。因为郭靖和王重阳一样都认为《九阴真经》害人,应该把他毁了。
所以周伯通说,王重阳如果见了郭靖,会把毕生武功传给他,其实这也在暗示读者周伯通把《九阴真经》传给郭靖。
后来的郭靖率领天下英雄,死守襄阳,抵抗蒙古,保家卫国。这实际上就是继承了王重阳的遗志。王重阳抵抗金兵,郭靖抵抗蒙古,其目的都是一样,为了天下苍生太平,为了家国,为了大宋百姓。
周伯通这个天真有趣的人,显然理解不了王重阳和郭靖的人生价值,但他也隐约间知道郭靖和师哥王重阳很像。因此看似疯疯癫癫的周伯通把《九阴真经》传给了郭靖,郭靖就是那个“水能载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