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华山论剑结束,王重阳成功力压黄药师等四人,成为公认的天下第一,《九阴真经》也因此由王重阳负责保管。但王重阳却给师弟周伯通和门下弟子立了个奇怪的规矩,凡全真门下严禁修炼《九阴真经》。很多人认为王重阳这样的规定不合理,但仔细观看原著后就会发现,王重阳确实是用心良苦。
要弄清楚王重阳为何不让周伯通等全真弟子修炼《九阴真经》,就得先弄明白《九阴真经》是怎么落到王重阳手中的。

《九阴真经》是由黄裳所著的一部武学秘籍。黄裳在编撰《万寿道藏》的过程中遍阅道家典籍,成功悟得一身高明武功。后来黄掌和明教结怨,隐居深山参悟武功,出山后却发现仇家几乎全老死,大彻大悟的黄裳在将一生所学著成《九阴真经》后就此消失于江湖。
后来不知是何原因,这部《九阴真经》突然现身江湖。神功秘籍自然是江湖人士的最爱,毕竟谁不想练就一身绝世神功称霸江湖?于是无数江湖人为这部经书付出了惨痛代价,整个江湖也因这部经书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此时的王重阳经历了抗金失败,以及和林朝英的一番感情纠纷后选择了出家,在终南山创立了全真教。王重阳修道日久,有着一颗济人救人之心,眼见江湖如此动荡,根源就在于《九阴真经》。王重阳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天下武功最高之人来保管《九阴真经》,如此其他人想要抢夺就得掂量一下后果。

于是第一次华山论剑就此召开。裘千仞因为觉得自己的铁掌绝技尚未大成,没有把握夺得第一未参会,参会的洪七公等五人经过七天七夜的较量,最终王重阳成功夺魁,获得了《九阴真经》的保管权。
得到《九阴真经》后,王重阳只是出于好奇之心翻阅了一遍,悟透其中道理后就没再修炼。
此时的王重阳虽然修道多年,但骨子里争强好胜之心以及极重面子的毛病并未彻底发言为。这也是为何他会在潜入古墓,发现林朝英留下的克制全真派武功的绝学后会将真经上面的功夫刻上面,并留下“重阳一生、不输于人”的话。
第一次华山论剑是在王重阳的提议下召开的,由获胜者保管《九阴真经》也是他提议的,爱面子的王重阳担心如果自己将《九阴真经》中的武功传于门人弟子,江湖中人会盛传王重阳假公济私,贪图真经,只是为了堵住江湖中人悠悠之口这才假借华山论剑的名义来名正言顺地得到《九阴真经》。这个恐怕是王重阳禁止周伯通以及门下弟子修炼《九阴真经》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王重阳没有明着说出来,但他的举动已经明着告诉了其他人他的想法。
匹夫无罪,怀罪其璧,这个道理王重阳懂。华山之巅上七天七夜的较量,让王重阳对欧阳锋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知道此人是一个武痴,对《九阴真经》这种高深武学有着强烈的占有之心。他在世时有着足够的把握压制住欧阳锋,但一旦自己过世,没有底线的欧阳锋就少有人可以压制。

以交换武功的名义传授段智兴先天功只是防范手段之一,诈死引诱欧阳锋前来夺经,却因为一时心软放掉了他,只破掉了对方的蛤蟆功,王重阳知道必然会留下后患。他早早地就明令周伯能在自己死后将《九阴真经》觅地埋藏。
王重阳知道自己的师弟周伯通缺少济世救人的胸怀,武功难至绝顶,门人的全真七子武功并不出色,最高的丘处机也不过勉强称得上江湖一流。如果《九阴真经》留在重阳宫,缺少强力高手压阵的全真教能否保住《九阴真经》还真是未知数。
如果周伯通和门下的弟子修炼了《九阴真经》,想要练至大成需要极高的资质,极长的时间,这段时间的全真教所有弟子无疑会成为江湖公敌,难保不会有欧阳锋之流挟持门人弟子逼问真经内容。如此一来,传授真经上面的武功给门人弟子,无疑是为他们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