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未经同意经过别国领空会被拦截,如果是客机会被击落吗?

1983年一架载有269名乘客的韩国客机误入堪察加半岛南部以及萨哈林岛上空,苏联空军起飞一架苏-15战斗机进行拦截,当时正值冷战巅峰时期,美国的侦察机经常对苏联进行抵近侦察,而当时由于天气原因苏联空军苏-15战斗机飞行员接近这架客机后并未看清其面貌,再加上附近有一座苏联火箭军的导弹发射基地,因此苏军判断这是一架不怀好意的美军侦察机,因此果断将其击落!误击事件发生后,苏联在国际上受到了很大的舆论被动,后来在苏军内部形成了一个不成为的规定,那就是在没有高清入侵领空的民用客机的目的之前,尽量不开火击落!

由此可见,如果客机未经允许进入他国领空,会不会遭到击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在和平环境下一般很少有国家会选择直接将其击落,更多的是采用驱离、要求降落接受检查的应对方式。
洲际导弹经过别国领空?其实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
洲际导弹的飞行高度,大部分时间超过100公里以上,这段距离不会被视为领空。
领空,指的是一个国家领土、领水之上的空域,或者是是大气层空间。所以说,这个领空首先只能限定于大气层内。
领空的高度,目前实际上没有国际法的规定。但一般来说,物理学的极限来会产生两种不能超越的高度。
第一种,是传统飞行器的极限飞行高度,最大为30-40公里高。超过这个高度,不仅传统飞行器达不到,甚至连多数防空武器也打不到。领土、领海、领空的概念,一个重要定义原则就是人类的控制能力,超过这个原则,就等于“视力能看到的,都属于我”,这是荒谬的。在这个局限性下,领空的高度会被通常默认为35公里。
第二种,是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低高度,一般来讲这个数字是100公里。如果领空概念超过这个高度,将极大阻碍人类航天事业。无论是卫星、飞船、空间站,都必然会频繁通过其他国家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天空。这个原则和第一原则相同,都是否认“视力能看到的,都属于我”这种荒谬现象。
事实上,超过35公里高度的人造物体一般都不会被认为会侵犯领空。处于35-100公里高度的飞行器,多数为发射上升阶段的火箭,或坠落或返回阶段的太空船和卫星,属于太空飞行的不可抗力,并不具有主观威胁性。
洲际导弹虽然属于军事装备,但本质上也是一种太空飞行器,和运载火箭是相同的飞行品质。洲际导弹的飞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发射上升阶段,飞行时间约为3-5分钟,迅速将高度提升到150-500公里,并使洲际导弹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中段轨道飞行阶段,飞行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高度在150-1200公里的大气圈外,沿椭圆轨道做部分圆周的亚轨道飞行。
第三,再入大气层阶段,从高度下降到100公里以后开始甲酸,飞行时间约2分钟,并撞击地面。
洲际导弹的飞行过程,从数学角度看,是有短时间可能进入别国领空的。这个阶段,最大可能会处于发射上升阶段,而且有一个前提——发射场离边境很近,导致导弹在没有升到35公里以前,就进入了别国边境线。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毕竟很少会有人将洲际导弹发射场置于边境线附近。
另一种更不可能的情况,就是再入阶段经过别国领空。目前,洲际导弹发射全都以试验为主,落点主要选择大洋之众或本国腹地,不可能让“再入阶段经过别国领空”这种事情发生。而且,再入阶段十分短暂,即使是意外情况,出现侵犯领空概率也非常低。唯一现实可能就是战争期间,但这种侵犯情况其实也无所谓了。
由此可见,洲际导弹侵犯领空的可能性,只有时间窗口很短、概率很低的两种条件下才会发生。更由于洲际导弹拥有国,尽量会在选址方面规避这两种可能,所以很难出现这些情况。(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