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为什么联合国在没有当地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巴勒斯坦分解成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对此,你怎么看呢?^0^
(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
许多细节都随着历史被人慢慢的遗忘了,巴勒斯坦问题也是。
如果我们仔细品味那段历史,你会发现,在整个联合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调节中,我们的确听不到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声音,而更多的则是他们同族兄弟,那些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声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巴勒斯坦的本土政治精英势力已经在十年前的“巴勒斯坦大暴动”中被清洗殆尽,剩下的则是一群愚蠢的野心家,就是这群人愚蠢的“拒绝接触”的态度,毁了巴勒斯坦。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社会结构以及矛盾;
受到“热爱锡安山运动”(犹太复国主义的前身)的影响,从1882年开始,就开始有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迁往巴勒斯坦,并在1909年建立的第一座犹太人城市特拉维夫。当时这里是英国殖民地,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根本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的概念。
1917年末,英国内阁正式发表《贝尔福宣言》,算是公开承认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1919年3月,当时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领袖费萨尔亲王(统治汉志地区的哈西姆家族第三子、伊拉克国王,其哥哥阿卜杜拉为约旦国王)代表整个阿拉伯世界发表声明,愿意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欢迎犹太人重返家园;
(关于这两份声明的内容,小编在前面的问答中引用过,为了压缩篇幅,小编就不在这里继续引用,小编会在下面的评论中贴出这两份声明)
1919年后,大量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到了1939年的时候,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已经近30万,而阿拉伯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00万,而巴勒斯坦地区的官方语言也是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社会形态更加近似于封建社会阶段,大部分土地集中在极少数大地主手中,他们与宗教领袖、商人、形成了当时巴勒斯坦社会的阿拉伯寡头集团,并垄断了几乎所有社会资源。其余的绝大部分人则生存在赤贫状态,几乎100%为文盲。
随着大量的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当地的社会发生变化,犹太人从大地主手中购入大量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了工厂、农庄甚至学校、医院,并将先进的科学、工程技术甚至文化思想带进了巴勒斯坦。甚至当时的犹太人正在实践着近似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土地属于犹太复国主义基金会,犹太人利用低廉的租金使用这些土地。这种类似合作社的犹太人定居点被称作基布兹)。更为先进的社会形态无疑影响着巴勒斯坦底层民众,而巴勒斯坦底层民众的思想变化必将会动摇阿拉伯寡头集团对该地区的统治,犹太人的发展让当地的阿拉伯寡头们感到了严重的威胁。
于是,这群阿拉伯寡头们开始利用远远高于当地贫民的文化水平颠倒黑白,利用民族、宗教差别来转移矛盾,将阿拉伯高利贷和地主给底层民众造成的痛苦全部归到犹太移民身上(事实恰恰相反),并煽动民众仇恨犹太人、袭击犹太人。
巴以矛盾渐渐形成。。。。。。。
巴勒斯坦大暴动;
巴勒斯坦地区的反犹活动从1920年就开始形成,而当地的犹太人为了保护自己也建立了防卫组织“哈加纳”(希伯来语意为防卫,但随着冲突的升级,一部分激进分子成立了“伊尔贡”甚至更为极端的“莱希”)。
1933年,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大批惊慌失措的犹太人开始逃离中欧,并大量迁徙至巴勒斯坦地区,1932年9000人到了1933年就猛增到了3万,1934年4万,1935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5万。大量犹太人的涌入让当地的阿拉伯寡头们感到恐惧,同时,周边的埃及、伊拉克和外约旦或是独立或是即将独立,这让阿拉伯寡头们看到了英国政府迫于压力妥协的可能。
真正的“巴勒斯坦大暴动”开始于1936年4月15日,历时四年。起因是一群阿拉伯人袭击雅法的一辆卡车,随后的两三天内,巴勒斯坦境内的各个城镇就都冒出了“阿拉伯全国委员会”,并开始向阿拉伯群众煽动反犹情绪。同时在纳布卢斯,耶路撒冷大穆提夫(教法解读者、巴勒斯坦地区宗教领袖)阿明 侯赛尼(来自巴勒斯坦地区最大地主家族、阿拉伯寡头集团之一的侯赛尼家族)宣布成立“阿拉伯最高委员会”,要求立即禁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并宣布举行全境大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