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相通是存在的,那么就不排除病毒随着气溶胶进入室内的可能性,也就存在呼入感染的可能性。

其实这个原理在现实中是有具体案例的,不少楼栋在一户出现阳之后,上下楼的邻居在此后也会感染。记得在两年前,一户东北的回国人员住在家里,结果楼下的邻居也阳了,当时流调就怀疑与气溶胶传播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气溶胶这种传播方式?
有人可能会说,想要避免气溶胶传播很简单,只要宅在家里别开窗通风就行了。
其实这个认识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正确的做法反而是应该勤通风,最好一天开窗两次、每次30分钟。
为什么要开窗通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气溶胶传播的要素是高浓度的病毒颗粒,如果颗粒较稀薄,那么本质上是不足以致阳的。相较于室内的空气而言,室外空气借助风力下,气溶胶较为稀薄,所以开窗通风能对室内空气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不至于形成浓度太高的气溶胶传播源。

除了开窗通风之外,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检查家中卫生间的地漏、下水道等,如果有密闭不严的现象,那么可以用建筑胶带或密封圈等相关材料予以密封。

当然话说回来,有些情况下应因地制宜,也不是说开窗通风就一定是最佳选择,如果与他户的窗户相隔只有几米远,或者开窗对着的是室内的连廊或者大厅,那么周边有病例的,也不适宜开窗或者长时间开窗。

综上来说,宅在家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感染的风险,但这并非意味着一定不会阳,原理就在于除了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之外,还有气溶胶传播这一方式,又基于奥密克戎能在外部空气或光滑物体上存活较长的时间,本质上是可以随着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漂移的,也就增加了中招风险。
对一些外部通道进行封堵、开窗换气,这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千万不要认为封闭的室内环境就是安全的,其实可能恰恰相反,尤其是周边有患者的前提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通过三年多的防疫和没有接触到感染者就阳的人群来分析,病毒就在空气中还有阳的人住的楼在室内。都是通过下水道排气孔上下流通进行传染的,不排除楼内的电梯内和楼内的走廊等空间。
原因应该也很多,很难说清病毒是从哪儿来的。
首先,最可能的是上下楼、左右邻居家有人阳了,不停咳嗽,室内积聚了很浓的飞沫,如早上开窗透气,而你也开窗透气,不幸地就传上了。
其次,除了大家说的地漏、拿快递、取外卖等之外,还有出去扔垃圾、电梯、开单元门的把手、按钮等都会有病毒留存,特别是周围尽是小阳人的日子,剩电梯、开单元大门风险最大。
再者,有可能几天前买的菜肉上有病毒,回家没能及时解开包装,在风口凉上几个小时。特别是肉买回就放冰箱,新冠病毒不怕冷,冻多少天都没事,等解冻了,它又活跃了,在做饭过程中就中招了。
总之,宅在家,做好防护、多喝水、多吃些蛋奶肉,增强免疫力,中招几率还是小得多。大家多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