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联合物理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宽波段的紫外线B光谱(UVB)可能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有益,因其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还可降低神经损伤。另有研究指出,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可与抗病毒药物治疗相媲美,而且能更好的减少和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在带状疱疹的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的防治,但并不能预防所有患者疼痛的发生。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的药物治疗无明确的特效药物,单一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患者部分疼痛,一些研究显示当疼痛缓解50%左右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国外的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的循证学指南建议:
一线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抗癫痫药和局部使用利多卡因;
二线治疗:阿片类;
三线治疗:局部给予辣椒素。
同时相关研究显示尽管50%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合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和止痛剂(含阿片类)以及外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或辣椒素),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而这种多方案联合使用的方法也因其副作用的增加而受到限制。相关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有报道发现联合使用物理治疗(包括灸、火罐、理疗)辅助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主要是由于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受损神经节供血,有助其营养获得,加速康复。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布晓婧,刘彤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现状.皮肤病与性病,2018,40(2):189-192.
[2]李彤彤,王雅莉,赵艳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3):279-282.
带状疱疹病毒为嗜神经性,它潜伏在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会被激发,沿着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使神经发炎、坏死。
一般来说,年龄愈大,修复能力越差,神经痛愈严重且持续时间越长。
带状疱疹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越早进行正规治疗,后遗神经痛的发作几率就越低。
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即可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它有以下特征:
1、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
2、疼痛的性质有刀割样痛、针刺样痛、放射样痛、灼痛等;
3、伴有疼痛以外其他症状:如瘙痒、蚁行感、抽动;
4、严重的疼痛使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有自杀倾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该如何治疗:
1、西医常规治疗有内服药物如普瑞巴林、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抗抑郁药等;外涂药膏有辣椒碱软膏、利多卡因乳膏;微创介入治疗包括神经阻滞、神经毁损、脉冲射频治疗等。
2、我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中医疗法治疗,中医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法:
中药内服我一般用于在中老年人的后遗神经痛治疗上。年轻人得了带状疱疹为什么很少遗留神经痛?因为他免疫功能较强,修复能力也好。而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较差,血循环不好,修复功能也差,所以容易遗留神经痛,在中医辨证上阳虚型体质占了这些患者的大多数。
什么是阳虚型体质呢?症状包括疲乏、倦怠、怕冷、不想动、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胃怕凉、想吃热的食物等,这种体质的人中医上属于阴性体质,常用的药方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都是通过温阳来达到散寒祛瘀、活血镇痛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包括火针、梅花针、电针、艾灸、穴位注射、刺络拔罐、腕踝针等,一般我选择一到两种方法进行配合治疗。
我是皮肤科陈梦学医生,如果您有任何疑问,都欢迎在文章下留言,我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