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古代的权贵阶层和大户人家,往往会有大量的女仆,这些女仆常年伺候男主人,日久生情,或者女仆长的太漂亮,被男主人看中了,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女仆就会升级为小妾,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同房丫头”,白天伺候一家子,晚上伺候老爷子。
这种小妾被称为“侍妾”。地位仅次于“平妾”。
这种小妾就很随意了,既不用报告官府,也不用搞什么仪式,养在家里就行了。
最后一种“贱妾”,主要是一些歌姬,舞姬,这种是地位最低的,基本上就是大老爷拿来发泄一下,如果生出孩子了,就送给夫人养着,如果生不出来,或许就扔一边去了,什么时候再想起来她,完全看心情了。
所谓“四妾”,并不是说只有4个小妾,而是指这四种小妾。
至于小妾的数量,自从东周“礼崩乐坏”之后,就没有人按规定执行了,纳多纳少完全看实力了。

既然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那为什么还有“三妻四妾”这个成语呢?
因为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会有那么有些人,不按规矩出牌,非要弄出个“多妻”来。
比如西晋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老丈人,贾充。
贾充的第一任老婆李婉,因为家族成员犯事儿,被牵连流放,贾充只好把她休了,另娶了郭槐为妻。之后李家被平反,为了安抚李家,司马炎特意让贾充娶回李婉,与郭槐并称为“左右夫人”。
就是我们俗称的“两头大”。
郭槐是个彪悍的女人,她坚决反对,因此,这事儿最终也没有成。
比如,北周皇帝宇文赟,在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之后,为了打击杨家的势力,公开让另外4个妃子也称皇后,五大皇后并立,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唐朝,从唐朝的出土文物中还可以看出来,不仅仅是皇帝,一些普通大户人家,也会出现“二妻并立”的现象。
这种情况,主要是从西晋开始,五胡乱华以后,中原文明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别说一个小家庭了,连国家政权都可以随意颠覆,谁还去讲规矩。
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个别的“多妻”现象。
另外就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一些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就在外边又娶妻生子,组建家庭,当然,他又娶的不算正妻,而是叫“平妻”。
平妻,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是不被承认的,算是今天的“二奶”吧,她们只能是“影子人”,如果他们想获取合法的地位,那就要去给大老婆磕头,安安稳稳的当个小妾。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蒋介石。
他先是在老家娶了正妻毛福梅,然后在上海炒股的时候认识了陈洁如,同样举行了正式的婚礼,在黄埔军校时期,陈洁如就是老蒋的正牌妻子,不过,严格来说,她只能算是“平妻”,另外老蒋还有一个侧室姚治诚,算是他的小妾。
老蒋是标准的一位正妻,一位平妻,一个小妾。不过后来他为了娶宋美龄,登报声明,和这三个女人都脱离了关系。
因此,“三妻四妾”这个词,很有可能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也有可能是文人们为了合辙押韵,生搬硬套上的,其实古代主流的婚姻制度还是“一夫一妻”。
回到开头的话题,妾的产生,其实是因为“继承问题”才产生的,因此,如果你家里没有王位要继承的话,就别想着纳妾了,老老实实搬砖吧。
咱们先来讲讲这三妻是哪三妻,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就是“嫡妻”“偏妻”和“下妻”,首先就是嫡妻,放在古代来说的话就是整个家庭中的大妻子,放在现代来说的话也就是正房妻,在家中还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毕竟嫡妻在家中处理的是日常琐碎的事情,而偏妻和下妻则是帮助嫡妻处理这些事情的,相比较而言的话,偏妻和下妻在家中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的。
四妾指的是四偏妾。妾是比妻子下妻的地位还要低的,当然了一些待遇和生活上都是不入嫡妻的,毕竟人家才是正房,而这些妻子们则需要对丈夫的话言听计从就可以,而且她们也是不需要干活的,但是俸禄方面的话就会有些少;这个三妻四妾的话在古代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富贵家中,就像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可以看到丈夫有时候在外面看到漂亮女子的时候就会选择将女子带到家中纳为妾,这种的话嫡妻一般是不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