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注意,在古代的很长时间内,纳妾,只是权贵阶层的特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士农工商”四种人,只有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才有这个资格。
到了明清以后,才规定普通百姓年满40岁无后者,可以纳妾。
但是,无论怎么改变,一个大的宗旨没有变,那就是身份地位越高,能娶到的小妾数量越多。
下面我们就详细讲一下古代的“妻”和“妾”。
妻:一个真正的女主人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中说:
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
妻子,是和丈夫平等的,和丈夫一起组成一个家庭,是一体的,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姓,都只能有一个正妻。
也就是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两个主人,分别是男主人(丈夫)和女主人(妻子)。其他小妾们都不算是家庭正式成员。
古代娶妻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三书六礼,大红花轿,任何一个礼数都不能缺少,才算是正式娶进门。
我们简单说一下“三书六礼”

三书,分别是“聘书”、“礼书”、“迎书”。
聘书,相当于缔约了结婚合同,由男方交付给女方,这就是女子出嫁的证明了。
礼书,是一个礼物清单,详细记载着男方都给女方哪些礼物,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彩礼”。
迎书,相当于一封介绍信,拿着迎书才能去迎娶新娘。
六礼,是男女双方结婚前的六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纳采。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亲”,男方看中谁家姑娘了,得找个媒人一起去女方家里,当然,不能空着手去啊,要准备30多种不同的礼物,先向女方表达有迎娶的意愿。
第二,问名。
女方如果同意了,媒人会去女方取回女孩的生辰八字,送给男方,以方便男方请人去测一下,看双方合不合。
第三,纳吉。
女孩的生辰八字取回后,男方就要请算命先生看一下,是否八字相合,别小看这一步,很多人的婚姻,都被这一步给拦住了,一句“八字不合”,你俩就没戏了。
第四,纳征。
俗称“下大定”,就是双方父母同意,而且八字也没问题,这事儿就基本敲定下来了,男方请四个女性亲属和媒人一起,带着聘书,礼书,聘金,礼金和聘礼到女方家里去。
第五,请期。
男方看好结婚的日子,告诉女方,征求女方的同意。
第六,迎亲。
这个好理解,抬着大红花轿,去女方家里把新娘给迎接回来。
可以说,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夫一妻”制度,妻子就是家中的女主人,和丈夫一起共同撑起一个家。
妾:一个生育工具
妾的存在,就是为了多生儿子,这男人纳妾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妾,就是一个生育工具。
从家庭角度说,妾不算是家庭正式成员,吃饭不能上主桌,生下的孩子要问正妻叫妈妈,叫自己为“姨娘”,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
但是,妾也是分等级的,有“贵妾”,“平妾”、“侍妾”、“贱妾”四种。

在先秦时代,往往只有嫡女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嫁,要么成为王室的“王后”,要么成为诸侯的“夫人”,但是,“庶出之女”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论家庭,她们出生在诸侯,卿士家庭,是不可能嫁给普通百姓的,但是,其他诸侯又不可能娶一个庶出之女。因此,这些庶出之女们,往往会作为陪嫁品,陪着大小姐一起嫁到男方家中。
这种陪嫁的庶女之女,叫做“媵(ying)女”。
她们往往会成为男方的小妾,由于她们是出生在贵族家庭,虽然是庶女,但是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所以,这种小妾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正妻去世,媵女大概率是会替补为正妻。
这种媵女,就是地位最高的“贵妾”。
秦汉以后,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媵女”的习俗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权贵阶层的庶女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美女还是存在民间的,如果这些平民之女被权贵看中,也是可以被纳为小妾的。
纳这种小妾,一般也会举行一些仪式,会在官府里备案,算是一种“阳光下的小妾”吧,只不过相对简单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