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开诊所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营业执照,跑各种证审批,选场地,投资,开业后还要想着怎么经营,怎么吸引患者。另外还有药品的资质,许可证,进货、效期等方方面面,还有医生的资质,保险等等,出了医疗事故还要请律师打官司等等,所以开诊所实际上类似于开了公司或者工厂,负责人得是个会经营运作,会广泛拉关系的人士,他的主要职责是经营以及医疗风险的规避等等。而医生出诊是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专注的一个职业。因此到医院和诊所打工不会牵扯医生过多的精力,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医疗技术和如何治疗病人就可以了。开诊所经营好了可能收入会很高,但风险也会很大。所以医生宁愿打工,也不愿意经营诊所。就是因为太累心,费神,同时经营不好的话,诊所还有可能亏损,甚至惹上官司。
开诊所风险大,不敢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师或科主任,退休前在单位上班时,门诊病人看不完,一个接一个,不愁病人。众多医生,以为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单位,不珍惜工作岗位,不跟患者拉近距离,没有跟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殊不知,众多病人不是冲着医生的名气而来,而是冲着单位这个大平台来的。 医生一旦退休以后,原来的患者基本上不会来找你看病。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及微信的普及时代,如果退休前,没有加建立患者微信群,退休后的病源几乎流失,切断了联系。 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大良的几家民营医院来看,聘任退休医师者,有的民营医院无保底工资,全靠医生自己带病人去医院,如果业绩上不去,呆二个月到三个月就走了。 如果你打算开诊所者,先作好亏损二年的思想准备,手中启动资金50一100万,不抱挣钱的希望。还要应付当地卫生局的各种检查,让你头痛。最好不要输液,一个输液反应或者一个过敏反应,来势凶猛,抢救不到位,立刻危及患者生命,就让医生吓个半死,必须要一年365天,诊所天天要平安,医生才平安。
医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离开医院个人承担所有医疗责任是不现实的,没有人敢冒如此风险。在医院工作是有单位做后盾的,出点事故不必个人承担所有责任,一切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一般来说,越是负责任的医生都不会私自行医,他们知道治病救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开医院的各种配套设备和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医疗安全的。
前些年,有许多人开诊所,有些根本就没有医生资质,他们不懂医生的职业要求是多么高,责任多么重大,有些人就是会输液,不论什么病都输液,事故频发。现在不行了,有严格的开业标准,医生的资质也有严格管理和要求,治疗程序、用药都有严格管控,不得随便输液。医疗设备和诊所规模以及环境也有标准,一般人也没有能力投资。
人们的医疗意识和就医要求现在也提高了,懂得安全第一,不是随便就去个诊所看病。大部分人都有医保,一般都是去正规医院就医,小诊所的市场越来越小,利润空间不大了。
综合上述这些因素,一般退休医生是不会自己开诊所的,大部分愿意继续工作的退休医生都是找适合自己的医院做自己熟悉的医疗工作。
我们诊所退休的几个医生,都七十左右,工资最多的六万左右,还是坐诊不到十天,其他的常住医生,也差不多这个价位,退休金本来有六七千,身体好,加上额外几万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不用那么操心经营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了部分朋友的回答,方方面面的原因比较多,但是本人所了解的还有一个被多数人忽略的原因。
目前已退休的医生,至少都是60年代以前出生的,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境界,一般人很难理解。
有一个医生,50年代末华西医大毕业,在一个县级医院工作,医术很好,特别受老百姓欢迎,送给他一个称号“老贫农”。举个例子,下班后,有的患者路程远,来晚了,就到家里去找他,(以前的职工,家都在医院,他在自己的门外,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检查台)他就是端着饭碗,也会放下碗给患者诊断开处方,目的就是让患者早点回家。夏天如果中午睡了,只要患者来了,他也会起床处理。他的老母亲,见儿子辛苦,中午她会在楼下拦截患者,叫他们下午上班时再去诊断室看病。这让母子间闹了些不愉快,一个是心疼儿子,一个是为了患者,出发点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