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写了《二十四诗品·六月盛夏》;
突然,暖风来了,酷暑来了。【/br/】竹声起,雨声先来,山黑风高,雷声隆隆。
殿宇墨绿色,庭庭长青苔。
鹰鸮初学,蟋蟀不催。
宋代诗人庞竹写了《快乐的夏天》;
盛夏酷暑不足惧,深居如藏。
幼奴先荐枕,黄的也升堂。
竹荫下鸟鸣,雨荷香。
夜窗没毛病。走到西翼。
(十二)夏季炎热
大夏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相会。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和酷暑一样,酷暑是一个反映酷暑程度的季节,酷暑意味着天气酷热。所以民间有“炎炎夏日太阳不发光,酷暑石头露”的说法。
三个夏天:一个是萤火虫,一个是湿土,第三个是大雨,意思是萤火虫在夏天把卵产在腐烂的草地上,等到节气到了夏天,这些干草上的萤火虫卵就开始产卵,晚上在腐烂的草地上飞来飞去。
由于盛夏时节雨水多,雨量大,大地酷热,此时天气多变,时晴时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民间有句谚语,“炎夏阴云密布,遍地黄金。”
大暑节气在“三伏天”的“仲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所以人们有一句话:大夏没有酷暑,却没有庄稼。同时,干旱、洪水和风暴等气象灾害在许多地区也是最频繁的。收割种子、抗旱防涝、防台风、田间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夏天有晒姜、喝茶、烧香、送船等习俗。此时天气湿热,容易造成身体湿重。就养生而言,不仅要懂得防暑降温,更要注重祛湿解暑,及时补充蛋白质,睡眠充足。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卖暑》:
你为什么会进医院?
眼前什么都没有,只有窗下的微风。
热量从心中散发,清凉的生活就是房间空。
这个时候,很难和别人相处。
宋代诗人曾写过《大暑》:
当太阳是红色的,微风无处可寻。【/br/】看完书说枕头,瓜熟蒂落。【/br/】蓝若静,莫茨深且深。【/br/】炎蒸如是,分阴更珍贵。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蒋德军,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创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研究方向:写作、古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一级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讲师、教授。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负责策划撰写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及纪念展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8本大学文科教材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和文章。作品入选985、211和“双一流”工科大学通用文科教材。出版《诗意的语言艺术》《文学再思考》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10部,《文生抒情哲学诗选》《与名人作伴》《一江春水》《别样的天堂》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读物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资料。
资料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军
照片:四川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