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光明村糕点师傅张红彦
一年四季排队的光明村餐厅,是淮海中路的一个景点。但从4月1日起,光明村的外卖窗口暂时关闭,酱鸭炸鱼和鲜肉月饼成了上海人久违的味道。紧闭的大门背后,只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日三餐是从这里送出去的。
随着全市防疫形势的好转,光明村于5月1日推出了两份点心套餐的社区团购,迈出了复工复市的新步伐。张红彦,一个已经呆了很长时间的糕点师,已经回到了他的老工作岗位。洗菜打包的手又把面团捏好了,店里又飘着鲜肉月饼的香味。这座城市的烟火正在慢慢回归。
凌晨两点半,张红彦的手机闹钟响了。她从行军床上爬起来,很快洗好,在三点钟之前进了厨房。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做面条。“椒盐卷饼和黑色糕点的面团是冷水面团。先把它们打出来打样,再打温水面团的月饼皮。”另一边的同事把各种馅料拌好,原料准备好了,大家围在案板上,把鲜肉月饼、椒盐卷饼、豆沙绿球、蛋黄、酥饼等零食一个个包好。
在光明村做了14年的糕点师傅,张红彦的手艺非常娴熟。她告诉记者,以前是因为排队的人太多,现在是因为店里人太少。“店里原来有近20个面点师,现在只有7个人驻守。为了确保所有的小吃都在同一天制作,并在热腾腾的情况下送到公众手中,它们必须又快又好。”她说。
清晨5点,一笼笼绿油油的丸子被送进蒸笼,一盘盘椒盐卷饼在烤箱里膨胀,鲜肉月饼50个一组进入铁锅开始煎炸。店里,肉、油、甜、芝麻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是上海人熟悉的味道。
8点钟,大部分点心都烤好了,张红彦马不停蹄地开始打包。新鲜的月饼装进纸箱,豆沙馒头和饺子紧紧扎在袋子里,然后一个个装进纸袋,等着负责配送的同事拿走。
10点,当天的包裹全部送走。张红彦敲了敲她酸痛的肩膀,准备补觉。下午,她不得不为第二天做准备。“说你不累是骗人的。每一种小吃都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对于我们四五十岁的老师来说,现在更是‘倒时差’了。但大家都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过了一个月,老顾客们又吃到了光明村小吃。”
新民晚报记者张余云
作者: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