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是重大事件现场的天使,勇敢逆行的人,它们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近日,记者来到德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警犬训练应用大队,与这支“特种部队”近距离接触。
5月16日上午,训犬员胡正在打扫狗舍,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狗舍,养了三只省公安厅刚配发的警犬幼崽,个个胖乎乎的,可爱极了。教导员李新东把准备好的营养餐端到他们面前时,似乎饿了很久。
“一只警犬在执行任务前已经‘磨练’过了。我们至少需要18到36个月才能成功训练出一只合格的警犬。”于洪亮队长告诉记者,警犬就像训练者的战友,有时为了取得成功,它们必须分担训练的痛苦。警犬的日常训练针对性很强,常规项目有追踪、搜血、搜尸气味等。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训练,训导员和警犬还要一起参加多项实战演练。即使是“持证上岗”后,警犬每年都会进行再培训和考试,标准非常严格。最终真正执行任务的都是狗的精英,他们的灵活高效是机器设备无法替代的。
“往前走,嗅嗅,嗅嗅……”16日上午,在德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警犬训练应用大队训练场,几名训导员正带着自己的警犬为“全省警犬大赛”做准备。5月的德州,虽然太阳不热,但在阳光直射下训练,对训练员和警犬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不到一分钟,警犬蛋就趴在一块石头旁边,警告训犬员。驯兽师杨振宁从石缝中掏出一把刚刚藏起来的匕首。“日复一日,看似平淡无奇,终有一天会给你坚持的意义。”于洪亮告诉记者,像今天这样的训练每天都在重复。即使不参加比赛,也会有很多实战演练。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
2020年9月24日14时,德州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训导员李光强接到通知后,带着警犬布鲁斯到现场进行大规模搜查。同时,他从嫌疑人驾驶的车辆上提取了汽车脚垫作为所需气味。布鲁斯追踪气味,然后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嫌疑人遗弃的手机。他通过气味追踪找到了嫌疑人的逃跑路线,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本案中,通过追踪嫌疑人脚垫的气味,为关键时刻破案指明了侦查方向。”于洪亮说,他们更希望这样的案件不要发生,这是普通人想要的和平,但在使用警犬攻击时,他们绝不会含糊。
目前,德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警犬训练应用大队共有大小警犬86只。是托比,浩克和哈利。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警犬训练应用大队,每只警犬都有自己的名字。比起训导员和警犬,最痛苦的就是离开。“服从命令,禁止行动”的执行力是警犬给外人的印象,但背后是训导员和警犬共同成长的过程。他们是战友,是兄弟。
即将迎来5岁生日的警犬布鲁斯在任务中屡立战功,成为队中的英雄犬。然而,去年7月,细心的训练师李光强发现布鲁斯走路异常。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他发现布鲁斯患了骨癌。“我不知道布鲁斯什么时候会离开我,但我仍然像往常一样每天和他一起训练,即使他不再执行任务。”李光强说,他要让布鲁斯知道,一天不倒下,就要像军人一样,随时准备再次冲锋陷阵。也许,有一天,它在训练场上带着疼痛翻越围栏的姿势,是作为军人最后的倔强。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张春发曲大鹏周建新记者何莹莹报道)
作者:贺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