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客户、合作社
5月22日,上海浦东新区多名瓜农通过媒体求助:当地种植的290亩“南汇8424西瓜”卖不出去,即将烂在地里。希望好心人和商家购买。
5月24日,农民们收到了好消息,市场来了。
当日下午,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瓜田向农民求助,看到第一茬瓜的藤蔓已经散落一地,很多瓜已经摘下来卖了。瓜田6个瓜农承包的第一茬瓜产量约37万斤,还有9万多斤“尾瓜”要卖。
浦东新区农协透露,之前的报道说“120万斤西瓜滞销”,不够准确。南汇县有8424个西瓜,长春市有290亩,总产量接近120万阿津年。况且按生产顺序,西瓜一般卖3茬。5月24日,据6位瓜农统计,待售西瓜约9万斤。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瓜农居住的大棚周围延伸出几十排白色大棚,大棚周围还有河流。棚子里有未成熟和未成熟的西瓜,它们的藤蔓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
不同时间播种和采摘的西瓜标有不同颜色的标签。本文图片均为朱和邹。
瓜田的未成熟甜瓜
朱樵镇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应明福告诉记者,今年西瓜的产量和往年差不多。一季西瓜有三次收成。目前这个季节的西瓜从4月中旬开始第一波就可以采摘了,因为播种时间是先后。第一波产量不多,一些有许可证的合作社收了西瓜。5月中旬,成熟西瓜产量增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应增加。7、9月份,预计收获两三茬瓜。
长春瓜农牟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浦东一家医院来买了100个8424的西瓜,其中一个重约8斤,共计800多斤。
下午,下着毛毛雨,附近一位村民开车来到这里。她告诉记者,往年她都会来这里买些西瓜给家人尝尝。味道不错。今年因为疫情,一直养在家里,已经晚了。
牟说,往年有的企业会直接上门收购,他们的瓜就不卖了。今年交通不便,企业没有按时上门采购。他们不得不自己联系一些合作社来寻找买家。
牟堂正提着篮子,准备进瓜棚摘瓜。
木塘摘瓜,挑瓜棚。
小棠说他一辈子都是瓜农。绿色的圆形西瓜是从藤蔓上摘下来的,装满竹篮,用竹板装在作坊里。包装有两箱四箱,瓜农动作极其熟练。
瓜农正在地里摘西瓜。
牟塘大包西瓜
茬瓜因为口感最好,又脆又甜,所以价格最高。Moutang说,4月份刚上市的时候,6块钱能卖一斤,现在上市的瓜多了,3块钱才一斤。记者在手工作坊旁看到一些个头过大甚至不规则的西瓜。牟介绍,有的西瓜因为采摘不及时,卖得太熟,只能以1元一斤的低价卖出。
浦东新区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综合部副主任李勇航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帮助农民卖瓜的活动一直在进行。一方面帮助农民对接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通过街镇对接机制,向街道居民推荐各个镇的农产品。另外,对于需要通行证的销售主体,帮助其尽快办理通行证,减少运输困难。
李勇航补充说,散户投资者的具体数量是动态的,很难准确统计。农业合作社年初会有生产计划,散户相对自由种植。当疫情来临时,散户的抗风险能力会相对较差,农委在这个时候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现在合作社来了,我们放心地说,能收多少收多少。我们有信心,不恐慌。”手脚灵动包装西瓜,一个瓜农脸上露出了笑容。
此后,村委会还为有意向联系长春村购买8424个西瓜的企业或个人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可以拨打021-58185405咨询村委会的顾晓燕、姚华英。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