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前后,是荔枝成熟的季节。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荔枝总面积789.11万亩,其中广东394.99万亩,广西301.43万亩,海南37.26万亩,福建21.22万亩,四川18.11万亩,云南14.1万亩。广东荔枝脆嫩多汁,占全国荔枝产量的50%以上。
荔枝又叫荔枝、丹梨。据朱茵《复南书》:此木壮时,其枝弱而坚,不可采。必须用刀斧雕刻,故名。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是一枝,据白居易云:离开这枝,一日变色,三日变味。然后留下分支机构的名称,或者取这个意思。
所以古人早就认识到荔枝离不开枝叶,如果单个剪掉,味道会变。如果把树枝剪掉,保质期会延长。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水果店卖荔枝,都是枝叶相连的。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生长于岭南、巴中。今天福建的春天,福州,漳州,兴化军,树之家,树屿,福州,两个广州县都有。其木高二三尺,从径尺到折臂,属肉桂冬青属。绿叶繁茂,四时不雕。其木坚固,土人取其根作阮咸槽,下棋。它的花是绿色和白色的,它的儿子喜欢双果,就像新生的松果。壳上有皱纹,会变绿变红。果肉洁白如脂玉,香甜多汁。
顾《广州志》云:荔枝冬夏常青。其实有鸡蛋那么大,白壳黄黑芯,像半熟的莲子。精制的那种,核甜多汁,对人非常有益。
北宋诗人苏轼,贬谪岭南时,特别喜爱荔枝。第一次品尝荔枝时,他感叹道:“一天300个荔枝,他是岭南人。”
中医看荔枝
荔枝味甘,性温,入心、脾、肝经。具有养血健脾、温中散寒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解渴益人色;进食停止烦渴,头部和重心狂躁,背部疲劳;上帝,智慧,健康;治疗瘰疬、肿胀、疔疮和小儿痤疮。朱丹溪:荔枝属阳,主要是散无形的气滞,所以赤脚者和切除肿瘤者都用它。
经典医书对荔枝的评价:
《医林纲目》:“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寒疼痛,气滞血瘀疼痛。
《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之郁气。”荔枝不仅能生津,还能消肿散结,活血化淤。
《玉梓药解》:“温补脾精,温补肝血。”对小儿脾阳温补会有很好的效果。
《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治疗产后水肿,脾虚下陷,咽痛,呕吐等症状。
经典医书对荔枝的应用:
不出现痘痘:荔枝肉泡酒吃。避寒。文桂仁斗真论
风牙痛:用荔枝壳烧,研末,擦牙。孙氏方:用一个大荔枝,取出来,放入盐,磨碎,擦在上面。
嗝嗝:七个荔枝,皮和核都烧焦了,是最后一个。当汤变白时,停止。杨公医方概述
荔枝食用说明
《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气味纯阳,其性怕热。那些多吃新鲜食物的人,就是牙龈肿痛,口腔肿痛,或者出血。民间也有“一个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在吃荔枝前后喝点淡盐水。
中医认为盐味咸性寒,能清火凉血。盐水入肾会导致火降,所以吃荔枝前后喝盐水可以防止虚火,还可以醒脾消积。
另外,荔枝壳味苦性寒,可以缓解荔枝的暑热。吃完果肉,还可以用荔枝壳的开水帮你引火。《物感》云,荔枝吃多了会醉,把壳泡在水里就醉了。也就是说,这个食物不需要消失,也意味着这个东西消失了。
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燥热体质、湿热体质者尽量少吃或不吃。荔枝比较甘甜,中医认为甘甜之品容易痰湿,所以阴虚体质者(口臭、痰黄、牙龈肿痛等。)不宜多吃。
谨防荔枝病。因为荔枝含有大量果糖,吃多了会刺激胰岛分泌大量胰岛素,极端情况下会导致低血糖。
荔枝的不同吃法
红糖蒸荔枝
材料:荔枝350克、菠萝350克、豌豆50克、红糖150克、香精1克。
做法:先将豌豆焯水,将菠萝切成丁,将菠萝丁逐一插入荔枝中,将镶嵌好的菠萝和荔枝放入容器中,口朝上,将豌豆四周放置,加入红樱桃,加水适量,加入香精和冰糖,放入笼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取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