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至22日,北方高温“强势回归”。郑州、济南等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本报Www.thepaper.cn电从中央气象局获悉,此轮高温过程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特别是部分地区,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为历史同期罕见。
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国各市/县共有508个高温预警生效,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其中陕西省气象台已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安徽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河南各市/县发布的高温橙色或红色预警多达113个。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17日-18日是此轮高温最强时段。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甘肃等12个省区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局部可达40℃左右。
郑州、济南、Xi、太原、石家庄等省会城市都将面临高温天气。其中,6月18日至20日济南最高气温已连续三天在39℃以上,19日将达到41℃。郑州16日出现今年首个40℃,未来6天最高气温将持续在38℃以上。Xi市最高气温连续6天在38℃以上,20日将达到40℃。
气象专家提醒,公众在高温天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室外进行核酸检测和防疫工作时尽量避开午后高温。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我国气象部门规定,一个高温日持续3天以上的,称为“高温热浪”。高温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气系统直接造成的,其中有“高温使者”之称的副热带高压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在其控制下的地区,向下流动占优势。一方面,空气体下沉,会压缩,温度升高;另一方面,上升运动较弱,不易形成云雨。因此,天气往往以晴间多云的炎热天气为主。
除了自然因素,炎热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