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北京晚报》老记者、京味作家刘以达编剧的剧本,经过十年几易其稿,被导演任明搬上舞台,成为近年来北京人艺流行的京味原创剧。刘以达和任明也因为这部剧的合作成为了好朋友。6月19日,刘以达听到任明院长去世的消息,感到震惊和难过。他说,“近年来,北京人艺很多老艺术家都去世了,但北京人艺的灵魂没有散,北京人艺的京味传统没有丢,这和任远这些年坚持北京人艺的京味传统有很大关系。”
刘以达说,他当年并不认识任明,但其实曾经是老邻居、老校友:“我们一个住在西单比才胡同,一个住在武定厚街,离得很近。巧的是,我们还是校友。我中学去了师大实验中学,他考上了师大实验中学。任明有机会考北大和清华,但他坚持考中央戏剧学院。中戏导演系三年才考一次,所以等了三年。他的坚持从中学时代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刘以达感慨地说,任明大学毕业后从事艺术工作30多年,导演了90多部戏剧。在很多戏里,他总是坚持京味。和他接触,我能深深感受到他对京味的执着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由于刘以达在《北京晚报》当记者期间发表了大量关于京味的报道,对北京的民俗很了解,于是任明邀请刘以达为北京人艺写了一个话剧:“我20岁的时候,参加了北京文艺创作培训班,曾经写过一个话剧。虽然没有公开演出,但还是得到了濮存昕父亲苏敏老师的指导,给了我一些修改的建议。不过,毕竟我已经很多年没写过剧本了,所以感觉有点压力。导演任明总是鼓励我,时任人艺院长的张和平尤其鼓励我。正是在人艺领导的鼓励下,我开始创作剧本《戏子》。从2006年动笔到2016年首映,历经十年打磨,七易其稿,反复修改,中途有过放弃的想法,但任明一直坚持着。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任明导演的很多心血。”
剧本写好进入排练阶段后,任明和刘以达商量,希望联系一些古玩店和古玩城,带演员们体验生活。结果刘以达帮忙联系了七八个地方,任明亲自带队,和主创、演员一起去了解古玩店的各种事情。当时一个古玩城的领导说:“等你的剧上映了,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任远满口答应。结果我排练了几个月,到真正演出的时候,我都忘了。任远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上次我们去古玩城体验生活,我答应人家给他们几张票。你怎么能把它们给别人呢?当我看到它们时,它们都是最好的票。古玩城的人拿到这些票都很感动,说‘人艺真仁厚!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任远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他有许多北京人的优秀品质,如热情、正直、谦虚和宽容..."
《戏子》开演前,剧组在北京人艺的食堂聚餐。有人提议:“要不要去仁园喝一杯?”刘以达说:“我和任远一起吃过很多次饭。因为身体不好,又有糖尿病,他经常早早离开,还没等我们吃完就回去休息了。但那天他真的很兴奋,喝了两杯白酒。连食堂的厨师都说:‘哟,任远今天喝了!’可见他是多么看重和期待这部剧的成功!"
尽管任明非常喜欢京味文化,但他在创作中总是喜欢博采众长,从各种与社会和时代相关的事物中寻找灵感,并经常将流行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剧作中。刘以达记得任明指导球员的时候。“他说他一直在听王菲的《传奇》,他听的是不同人唱的不同版本。有时候他可以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听上一天。为了指导《戏子》这部戏,他买了很多和古玩、青花瓷有关的书,经常边看书边听《传奇》这首歌。他说他听这首歌的时候脑子里就会出现传奇人物,这部剧里的人物应该都很传奇。他还在戏中间插了一段这首歌。”
刘以达说:“北京人艺是北京文化的一张名片,任明为保持京味文化的香火一直在努力。老一辈的中国艺术家为中国艺术家的北京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他们的离去,北京味也可能会褪色。但是任远也培养了很多年轻人,花了很多心血,可以说是为北京维尔文化的传承做了很多准备。未来,这些年轻人将成为北京人艺和京味文化的中坚力量,任明导演的这些作品也将留在世界上。”
作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