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征途
这些照片拍摄于五月的最后一天和六月的第一天。六月初,城市里到处都是互相拥抱的人。待在室内的日子结束了,茶馆酒吧还没开门用餐。找不到约会的私密场所,男女重逢的情绪充斥着夜晚的街道。那些光鲜亮丽的城市地标,都变成了暧昧的灰色空房间,见证着彼此的肌肤相亲。连蚊虫叮咬都不能忽视,只想一起呼吸。
高征途
周平朗图
吴惠元图
白天,所有那些美妙的肥皂泡都消失了。人们收回暴露的自我,不轻易给予,也无意索取。以为一切都应该一切照旧,把自己放回社会角色的套子里,就可以按照过去的既定规则,处理所有的事务,无论大事小事。但很快发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比如有的人进不了工作单位,只能回到街上,街上的商店进不去。这座城市看起来压抑而陌生。
吴惠元图
吴惠元图
但是,人总会想办法适应现在的生活。六月的上海,喝酒的人在沿街的台阶上长大。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店在门前摆放桌椅。
人们慢慢发现,他们从一家商店借来椅子,放在人行道上,坐在上面吃另一家的食物。把硬件和软件分开,就可以不把它当成店铺的对外展示,避免被主管诘问。民众处理压力的智慧是模糊了责任主体,这是无奈学习的结果。
就算把街道当客厅,来这里的人一般也会把一次性饭盒收起来,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如果你想扔垃圾,让你的朋友看不起你,你也会对这珍贵的相遇失望。因为一举一动都在街上观众的眼里。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明确的态度。
而那些凌乱的,凹凸不平的,黄的,蓝的,黑的,白的,永远是别家门前的雪。一时半会儿收拾不了。徘徊在吴彤街的人们继续路过,继续期待,继续怀念。
周平朗图
高征途
也许我怀念那个清晨。上海的外滩,似真非真。有人记得,很多年前,这个地方叫情人墙。当时男女老少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年轻人要谈朋友就得去街上压马路。那些遥远而模糊的场景,真的可以重现。
清晨,在凉爽湿润的路边,人们拿着酒瓶聊个没完,在法国梧桐的阴影下迎着天光,带着原谅一切的骄傲,迷迷糊糊地想,一会儿我们可以一起吃早饭了。
高征途
高征途
(本文来自论文。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作者:王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