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出现多次暴雨过程,局地受灾严重。珠江流域的降水量打破了记录,导致了灾难性的洪水。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持续高温过程。目前,北方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正在强势来袭。网友不禁要问,“今年气候怎么了?为什么感觉这么极端?”
南方已出现16次区域性暴雨,局地灾害影响较重
6月26日,国家首席预报员、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艾万秀表示,今年入汛以来,全国降水偏多,分布在空之间,南方多于北方,珠江流域降水量破纪录。
具体来看,入汛以来(3月17日至6月20日),全国平均降水量21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3.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大。总体来看,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广西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四川、贵州次之,福建第三。宁夏和河南的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
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1.7%,为1961年以来最高;长江上游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2.9%,为历史第二高。
此外,广东韶关(286.4mm)、云南河口(279.2mm)、浙江清远(227.6mm)等9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了入汛以来的年度极值记录。
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副主任殷一舟说,一方面,进入汛期以来,南方暴雨过程多,暴雨落区重叠度高。入汛以来,我国共发生16次区域性暴雨,均发生在南方,比常年同期偏多2.0倍。其中,5月9日至14日、5月27日至30日、6月3日至14日、6月16日至21日华南地区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特别是6月份以来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落区高度重叠。两次过程中,广东中部和广西东北部都有降水中心。广东英德暴雨日数分别达到6天和4天,广西桂林分别有3天和4天。受强降水影响,南方90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西江干流广西梧州站水位于6月19日8时涨至20.95米,超过警戒水位2.45米,形成西江第4号洪水;19日12时,北江干流广东石角站流量升至12000立方米每秒,形成北江第2号洪水。强降雨造成多地城乡内涝,对居民交通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多省份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局部受灾严重。入汛以来,全国26个省(区、市)470多个县遭受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其中贵州、陕西、河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灾害损失较重。
高温覆盖面积343.9万平方公里,影响6亿多人
从气温来看,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14.6℃,比常年同期偏高0.6℃,为1961年以来第五高。气温空变化很大。青海、西藏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宁夏、新疆次之,甘肃第三。河南武冈(41.1℃)和内蒙古鄂托克旗(36.5℃)的日最高气温打破了该站的年度极值记录。
3月17日至6月19日(1961年至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自6月13日以来,我国经历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35℃以上高温面积343.9万平方公里,影响6亿多人;西北地区、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达38至40℃尹一舟说。
殷一舟说,6月16日,河南省5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河南林州最高气温达到42℃。6月23-24日,甘肃、河南、青海、陕西、山西、新疆等地29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记录,其中河南许昌(42.1℃)、新密(42.0℃)、登封(41.6℃)、武冈(41.1℃)突破历史极值记录,河南焦作。6月24-25日,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北京等地4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6月极值记录,其中河北灵寿(44.2℃)、山东沾化(41.7℃)、天津汉沽(39.8℃)等地有28个站超过历史极值记录。
此外,冷空气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入汛以来至5月31日,共有11次寒潮空气体影响我国,其中寒潮5次。冷空气体过程和寒潮过程个数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多4.2倍和3.8倍,为1961年以来第二和第一。4月下旬以来,连续三次冷空气活动均达到寒潮标准(4月22-23日、4月27-30日、5月6-8日)。两周内经历三次寒潮过程,实属罕见。
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大、雨季长与拉尼娜密切相关
为什么华南前汛期雨量这么大?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汛期总值班员袁媛表示,2022年华南汛期早、雨量大、雨季长的特点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本次拉尼娜事件始于2021年秋季,今年是连续第二个拉尼娜年。目前衰减缓慢并逐渐加强,为今年南海夏季风提前和我国雨季提前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