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居住是最大的民生。近5年来,上海完成旧区改造308万平方米,让15.4万户居民告别陋室简屋,圆了“新居梦”。
上海几个旧改大区,静安、杨浦、虹口,分别于2020年5月、2021年12月和今年6月,完成区域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而作为上海旧改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黄浦区,将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
旧改,对上海老居民来说不仅关乎几条弄堂、几间房,更承载着数代人的家庭、邻里关系,凝结往昔记忆,寄托未来梦想。他们有的在狭小阁楼里勤学苦读实现了理想;有的在蜗居陋室的年岁里品味爱情与亲情,有的用独特的方式定格住鲜活的弄堂记忆……旧改,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搬离老房后,他们过得好吗?当上海的二级以下旧里即将走入历史,我们翻开一本“时光手册”,领略一个个人物剪影——
“我现在坐标北纬44°16′,西经167°52′,在去往南美洲路上。”吕颖浩是中远海运集团“新非洲”轮船的船长。每年有8个月,他都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度过。吕颖浩的航海梦,是从上海一个小小弄堂里开始的。
小小房子,藏着大大梦想
吕颖浩出生在杨浦区长阳路503弄一条名为“鸿运坊”的弄堂里。“弄堂前面几栋都是石库门房子,我们家在最后一栋,是爷爷当年单位分的老式公房。”四层楼的公房,一层有2个门洞,一扇门进去有3间房间,住着3户人家,没有客厅,共用1个厨房和1个卫生间。
30多年来,吕颖浩一家三口就生活在这个仅18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分成两半,前面半间父母住,后面半间我住,当中只有一块很薄的隔板隔开。我在房间里做作业,父母怕影响我学习,连电视都不敢看,我从读小学到上大学,他们基本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搬迁以前的弄堂。
身居狭小的房间,吕颖浩心中却有着一个大大的梦想。“因为从小居住环境局促,长大后更向往广阔的天地。”上高中后,吕颖浩决心要考上航海专业的大学。
为了梦想,要付出的异于常人的努力,但家里学习环境实在太差。“一个屋里住着三户人家,老房不隔音,隔壁人家在做什么我都听得到。”于是,他采取了一种“错峰学习”的办法。
“每天放学后,晚上7点我就上床睡觉,等到11点别人都休息了,我再爬起来学习,学到凌晨4点钟再睡一会儿。”高三那年,他常常读书到天亮,然后睡一个小时就去上学。
后来,吕颖浩如愿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航海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为“新非洲”轮的船长。今年已经是他在海上的第19个年头。
航行中的吕颖浩。
每一年,他有8个月在海上,4个月在上海。这是一艘往返于国内和南美的货船,途经墨西哥、秘鲁和智利等国的港口城市。“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会到处走走看看,跟当地人交流。”
除了英语之外,他还学会了当地的拉丁语。“从网络或者电视上看到的世界,和自己亲身走过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当初蜗居在小房子里的勤学苦读,让吕颖浩进入一个浩瀚的大世界。
不管走多远,那里有我的根
成家后的吕颖浩搬离了老房,但父母仍住在鸿运坊。“我经常带儿子回去看爷爷奶奶,儿子对老家房子的印象就是只有一张床。”
吕颖浩每次带儿子回老家,他只能坐在床上玩。
去年夏天,长阳路503弄迎来旧改,通过货币补偿,他在浦东新区高行镇为父母购置了新房,于去年9月搬离了老房。
今春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时,他一直在海上,无法照顾家人。“幸好旧改后,我及时把父母接出来,如果疫情期间二老住在厨卫合用的老房里,感染风险肯定更大。现在独门独户,安全系数高了,旧改让我解除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