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网上出售的那张旧照片时,徐志辉有些愤怒。
那是一张泛黄、有些褶皱的照片。照片里,两个青年男子穿着军装站在一间木屋前,照片左侧写着“烈士田纯山同志遗像”。
他立刻私信店主,询问能否将这份东西给他,由他转交烈士家属。店主没有回复。徐志辉担心被别人买去,索性点了购买键。
28岁的安徽阜阳小伙徐志辉,是农民,也是美食博主,却没想到一个月前,因为这张烈士遗照和后来发生的寻亲故事火出了圈。
据统计,我国有196万余名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名。许多烈士家属不知家中烈士的情况和安葬地址,两三代人寻寻觅觅逾半个世纪,甚至抱憾离世。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烈士寻亲志愿者队伍。江西乐平个体工商户程雪清三年间帮160多位烈士魂归故里;浙江宁波姑娘、“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发起人孙嘉怿已为千余名烈士找到亲人。他们的初衷,或是源自寻找自家的烈士亲人,或是偶然获得与烈士有关的物件,或是被其他的寻亲志愿者感召……
孙嘉怿认为,烈士寻亲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联结烈士和烈属,而是可以拉近更多人和烈士的距离。“‘烈士’不该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每一位烈士都是一个具体的人,都有波澜壮阔的人生。”
念头
去年10月,徐志辉在二手书网上淘旧食谱。那张黑白照片出现在弹出的推荐页面里。
和照片放在一起的,还有一份《烈士家属登记表》显示。这两样东西被标价1500元售卖。简介里写道:“怀化县四区革命烈士家属登证表,田纯山,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铁原阻击战中……”
拍下这份“商品”后不久,徐志辉就收到了实物。
田春山遗照和《烈士家属登记表》。受访者供图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快递信封。照片和他在网上看到的并无二致。《烈士家属登记表》显示,烈士名叫田春山,化名纯山,家住湖南怀化泸阳乡九农会五组富角溪。新中国成立后加入独立团,后正式改编入伍。1951年7月23日,在抗美援朝铁原阻击战中牺牲。
“我曾经以为,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没想到,这寥寥数十字,便是一生了。”徐志辉感慨。一个强烈的念头出现在他心中——找到田春山的亲人,把这些东西交还给他们。
在500多公里外,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一家手机贴膜摊上,看到视频的程雪清为这位年轻人的决定感到欣慰。
47岁的程雪清做寻亲志愿者已有3年。2019年,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翻出一张新四军复员证的复印件。这张复员证属于他的外公,程雪清这才知道外公曾是一名抗战老兵,于1946年复员。外公1970年过世。程雪清没见过外公,也对这段因故尘封的历史知之甚少。他很难表述清楚那一瞬间的复杂心情,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了找到外公复员证的原件,程雪清走访附近县市的档案馆查阅资料,也在朋友圈求助。虽然没能如愿,但因此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
当年,乐平市成立新四军研究会。程雪清被邀请担任常务理事、参与研究会筹建并负责烈士寻亲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确定烈士安葬地,方便烈属祭拜缅怀。“感觉自己的血脉被激活了。”程雪清说。
程雪清的贴膜摊位。郑子愚摄
早在2012年,宁波“85后”姑娘孙嘉怿就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起初,她会沿着旅游线路,走访当地的烈士陵园,祭奠、拍摄墓碑,通过微博向网友们介绍烈士陵园的位置和情况,再整理资料发布到网上,以期有需求的烈士家属在网上搜索烈士名字时能检索到这些信息。
2017年,志愿军烈士家属从朝鲜带回了一段段视频,视频拍摄了烈士墓地里英烈墙上每一个名字。孙嘉怿借机在微博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话题,阅读量至今已超过7300万。
目前,孙嘉怿的队伍里,陆陆续续吸引了近500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自发走进各自家乡的烈士陵园,为烈士回家点起一盏盏“明灯”。
寻找
徐志辉的寻亲比预想的要顺利。他先在中华英烈网上查到,田春山烈士的籍贯是湖南怀化的一个村庄。
今年6月15日,结束了农忙的徐志辉抵达富角溪水库。幸运的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村民就认出这张照片中左边的田春山。村民告诉徐志辉,原富角溪村现在已经成了水库,全村迁居后,村名也改了。或许,这就是照片和《烈士家属登记表》一直没能送达烈属手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