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清的儿子程佳俊,开学就要大三了。从大一开始,他就帮着父亲一起为烈士寻亲。最初,程佳俊没有电脑,只能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帮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父亲整理烈士信息。他在网吧一隅,登录中华英烈网挨个点开烈士信息,逐个手动录入到电子表格里,和周围玩游戏的年轻人有些格格不入。但程佳俊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光是闽北战役牺牲的江西籍烈士,程佳俊就整理了一个半月。程雪清对儿子的效率还算满意。
“95后”上海烈士寻亲志愿者钟丞宸参与编辑俞秀松日记融媒体绘本,他从日记中得知,俞秀松年轻时心仪过一位叫善生的女孩。日记中,俞秀松写道:“我今天觉得寂寞,很记着仲九(善生的父亲)和善生为什么还没有信复我?时刻倚窗望着邮差有没有信寄来。”
钟丞宸觉得,烈士和普通人一样,曾满怀梦想,有青春岁月,也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他们和我们没有距离。”钟丞宸说。
志愿者队伍中有人本职做朝韩旅游线路规划,孙嘉怿建议他在设计旅游线路时,规划一下参观当地烈士陵园的项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此外,孙嘉怿还发起了“百场英烈故事进校园”“烈士遗像修复计划”等活动。她会因地制宜,选择籍贯为当地县、市的烈士,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为烈士寻亲过程中的故事拟成讲稿,在校园中宣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心。她也会和高校合作,以素描结合AI技术为烈士们修复遗像,让烈属瞻仰烈士的英姿。
孙嘉怿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为1000位烈士寻亲成功就结束。今年上半年,1000人的目标达成了,但她决定继续做下去。
“我放不下他们。”孙嘉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