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兴馄饨店的价目表
盛兴独特的肉馅与芝麻馅
作为一家传统点心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盛兴保持“只收现金”的模式,直到今年疫情后才有了线上支付。
“支持手机付款,一个是为了迎合现在的一个趋势,因为现在很多人身边都不怎么带钱了,有时候来我们店里要找零钱什么的,确实不太方便,你像现在人家有些老阿姨也在问能不能用手机付款。另一方面,现在疫情下面,用手机支付这种无接触的方式,也能减少一点传播病毒的风险,对伐啦?”收银台的店员这样表示。
角落的操作台前,几位阿姨正手法娴熟地包着鲜肉和菜肉馅的馄饨。
老上海的口味
店铺一角的操作台前,总有几位阿姨手法娴熟地包着馄饨。她们中有好几位已在这儿工作超20年了,少的也做了五六年。
正在包汤圆的陈阿姨说,这里的汤圆馅和馄饨馅之所以特别,因配料中含有猪油,“没有猪油不好吃。皮子也有讲究,你看颜色都是发黄的,因为里面加了碱水。”
一旁吃着馄饨的上海爷叔郝先生说,自己小时候就常在盛兴吃馄饨,算起来也有30多年,“味道可以说几乎没变过。最早时这里只做馄饨和汤圆的,后来开始做冷面,店里还加装了一个带空调的玻璃隔间。”
这里的馄饨为何好吃?郝先生说,因为是用碱水皮包的,有嚼劲,荠菜馅自己回去做,也做不出这个味道。汤虽然看着很简单,只有葱花和盐,但感觉不一样,老上海就是喜欢这个味道,在其他地方吃不到。要是自己在家里想包着吃,这儿的馄饨馅和皮子也可以买——馄饨皮1斤6元,鲜肉馅一斤38元。
到下午1点半,依然有不少顾客在店里用餐、茶歇、嘎讪胡。店内的师傅解释道,下午5点打烊前一般都是这个光景。盛兴作为点心店,不是到了饭点才有集中客流,而是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有顾客光顾。来这里消费的大多都是居住在附近的熟面孔,已与店家积累多年的感情。
许多顾客都说,这里口味正宗、价格实惠,即使搬迁后各奔东西,他们也会再次寻过去光顾盛兴,追一追老味道。
店内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是马路对面的鸿茂家常菜送来的。
记者注意到,店内的墙上,除了食品经营的证照,还挂着一面写有“大火无情人有情,助人为乐显真情”的锦旗,是马路对面的鸿茂家常菜馆赠予盛兴的。
店内一位知情的师傅说,这是2013年的事了。当时是清晨,鸿茂家常菜的人下班刚走,盛兴刚上班,看到鸿茂冰箱烧着,把门都烧红了,应该是电路老化引起的失火,“我们赶紧报警,帮忙一起把火扑灭了。”
师傅说,“其实这个事情倒也没什么,街坊邻里之间,大家彼此打点、互相帮忙也比较多,有事情,别人也一样会来帮我们。”
这片街区,呆的时间久了,街坊邻里间互相照应的故事不少,但有些温暖的事,总是记着的。师傅说,“后来鸿茂的夫妻俩就给我们送了这面锦旗,感谢我们见义勇为。我们就一直挂到现在。”
老店招的迁移
搬迁就在眼前了。7月24日,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通过二轮征询,宣告上海最后一块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全面完成,持续30年的民生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与此同时,盛兴馄饨店即将搬离。
具体啥时搬?店里的师傅阿姨们都说还未确定。一名师傅告诉记者,新店已于7月19日在思南路试运营,待到这里的店面清空,就可以将牌子挂到新店去。目前,部分师傅已转移至新店干活。
思南路的新店内,正在包汤圆的阿姨。
记者注意到,盛兴老店的门口也已张贴了告示,提醒新老顾客可到账台,领取8折优惠券到新店消费。
8月4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思南路8号的新店,店铺门面很宽。门口张贴的价目表上,特别标注着“怀旧弄堂碱水皮馄饨”,除了老店的特色菜品,还增加了各类本帮面条、现炒浇头面,以及弄堂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