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讲究适意,多半人喜欢排队,尤其小姑娘和情侣。那时的公交车都没空调,到了夏天高温时,车厢里像个蒸笼,人碰人都是滚烫。人一上车,浮躁难安,总希望车子快点发动上路,让一丝凉风吹入车厢,缓解一下车内闷热。
那会等车人多有不满,可发牢骚埋怨的却少,毕竟看见车站里的工作人员在简易的工作房里更加闷热难熬。站点的简易房门前有白色的搪瓷大桶盛满凉茶水,供工作人员饮用,算是降温的饮料。上下车的司机、售票员也是大汗淋漓,微湿的汗巾搭在肩上,不时擦把脸上的汗珠,衣服后背有隐隐的白色盐斑汗迹。
人多有难处,也有益处,就是带来商机。原先车站人行道边是围墙,后来很快“破墙开店”,开出各色生意:从卖肉包子的蓝天饭店到彩扩点;从旅行社的店面到五颜六色的服装店;从日常生活百货到儿童玩具等,应有尽有,生意都很好。因人流不断,仅是等公交车的人流,就不会让这些小店面生意清淡。
五角场从“大转盘”到“小巨蛋”今昔对比(图源:“杨浦档案” 公众号)
“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后来修建地铁10号线,工程大,时间跨度长,四平路一直是个大工地,大家出行即使不便,心情依旧愉悦。因为尝足挤公交车苦的江湾人,心中揣着美好的梦想。再后来,地铁建成通车,55路终点车的尴尬和艰难便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