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泸州观察 周梦颖 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
8月24日中午,一辆洒水车停靠在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的一处稻田边,清水从粗如拳头般的水带中喷涌而出。“这些水虽然不能完全灌溉,但能解燃眉之急。”潮河镇五谷寺村种植户王泽相长舒了一口气。
正午的太阳,把泥土晒得滚烫,再生稻苗叶像在躲避暴晒般,蜷缩着“身躯”。
潮河镇五谷寺村种植户王泽相正在给再生稻浇水。
“缺水状态下,叶片为了锁住水分,会卷曲起来。”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股副股长陈应平指着再生稻苗叶说,当前再生稻处于幼穗分化期,每亩产量高不高,要看眼前这些叶子多不多,“如果长时间缺水,水稻的结实率还会下降,导致减产。”
当前,潮河镇已从13个提灌站抽水,满足全镇2.3万亩再生稻的灌溉需求。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保障提灌站管网畅通。”当天上午,负责镇上提灌站抽水工作的彭功林,来到五谷寺村水稻核心区各出水口,挨个检查管道的运作及出水情况。
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水稻种植核心区。
“出水管道是顺着地势高低铺设的,因此地势较高的稻田会先灌溉完毕,待‘喝饱了’之后再流向地势较低的稻田。由于天气炎热, 一块田至少要灌溉2个小时。”彭功林说,自己每天都要关注灌溉的水什么时候来,来了没有,来得多不多。如果出现水迟迟不来的情况,就要第一时间联系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看是否存在管网破裂、堵塞等问题。
“正是因为灌溉及时,五谷寺村再生稻长势良好,预计10月中下旬采收,估计亩产330公斤以上。”泸县潮河镇五谷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李从恩说。
潮河镇已从13个提灌站抽水灌溉再生稻。
再生稻是泸县晚秋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产业。为抓好晚秋生产抗旱保苗工作,泸县组织了21支抗旱技术指导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开展抽水灌溉等,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近期,还将下发资金72万元,用于全县20个镇街提灌站的抗旱应急维修。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堵在出水口的泥沙和砖块。
“我们重点抓了再生稻的蓄留、田间管理和抗旱保苗工作,今年力争完成再生稻有收面积47万亩以上。针对严重缺水的田块,也引导和发动群众尽可能提水灌溉,保护稻桩不干枯、促进多发苗。”泸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孝芳说,接下来将重点引导各镇做好提水灌溉,并在核心区进行无人机防治三代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工作。
工作人员正在讨论提水灌溉情况。
除了为再生稻“解渴”,泸县在有条件的龙眼树下进行滴灌、喷灌、埋草穴灌,以树盘覆草(秸秆、稻草、杂草)为主,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此外,还采取埋草蓄水、穴灌覆盖、叶面喷水等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确保龙眼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