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即将来临,8月31日广东省消委员会、广州市消委会分别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主动抵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理性看待网红月饼。(9月1日深圳商报)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开展整治行动,全力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已于今年8月15日起实施,其中,对月饼、粽子等食品包装层数、成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不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而且也是期间人们走亲访友的时尚礼品。 月饼,不仅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而且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月饼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因此,在中秋节这一天,月饼是必食之品,家家户户要买月饼,吃月饼。 记得小时候的月饼是用油纸包装的,馅为豆沙、冰糖芝麻的多,也有果仁、火腿之类的;圆圆的一般一斤一个,只需块把钱即得。可谓是,经济实惠,好吃不贵。现在,月饼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在包装上也越来越豪华、精美。一盒月饼至少要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可实际上,这些几十元、几百元一斤的月饼,真正的食用价值不到十分之一,大多数都浪费在了包装上,成为垃圾。
近年来,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下,虽月饼豪华包装、铺张浪费现象少了很多,但价格还是不菲。 诚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月饼制作和包装上也要与时俱进。但创新的落脚点,绝不是在包装上花样翻新,造成浪费;而是在口味上推陈出新,物有所值。外观设计要向文创食品方向精益求精,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口味要向营养健康方向求变求新,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这样,既能使月饼从节日特色食品向日常大众化食品转变,成为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又能让月饼附载的文化内涵普及化,将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中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文明传统文化符号;月饼,代表团圆和收获,寄托着人民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过中秋,过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吃月饼,吃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剔除月饼那些豪华包装,让月饼更经济实惠,回归健康基点和心意寄托,让民众吃得口“福”心悦。
作者:奚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