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饼也是宇梵擅长的
他与师傅配合也很默契:师傅将馅放在饼皮上,他取过来,仍旧是一包一压一脱模,动作熟练流畅。
包好的月饼越来越多,师傅说:“你给月饼盖个章吧。”宇梵取过印章,挨个盖去。眼看印章的颜色越来越淡,他却没什么反应。师傅提醒:“宇梵,要蘸一下。”他停下来,想了一会儿,才用章蘸了一下食用色素,继续给月饼盖章。
“要时刻关注他,经常提醒,其余都做得很好。”师傅的话也不多,很喜欢这个安静但敬业的徒弟。
做完了一整盘的月饼,记者问宇梵:“能不能给你拍个照?”才满18岁的大男孩高兴地答应了。 “你最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黑芝麻味的。大家都说我包的好吃!”捧着月饼,笑容灿烂。
宇梵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建议: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机会
博涵和宇梵能在方坛实习,是因为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的“点点星意——自闭症人群就业实践公益项目”。项目负责人张婕介绍说,在“星星的孩子”成年前,有特殊学校、康复机构乃至普通学校帮助他们学习、生活,但当他们成年后,能够获得的支持非常少。虽然有不少针对他们的公益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缺乏长期支持。所以,觉群基金会发起了“点点星意”项目,希望帮助学员掌握一技之长,找到自己的岗位。
最初,项目工作人员发现“星星的孩子”对烘焙感兴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请了专业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教他们做点心。项目又得到玉佛寺支持,在玉佛寺素食品工厂为学员们设置了实习岗位。从实习看,有的学员表现不错,展示了长期工作的可能性。
“不过,并不是每个学员都适合做点心师,我们根据学员的反应和兴趣,增加了新的培训方向。”张婕说,到目前为止,“点点星意”已经开设出“明日点心师”“明日咖啡师”“明日工艺师”“明日艺术家”等4条职业线,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培训。目前,已经有90多名学员参与培训,有30多个正在不同岗位实习。
“星星的孩子”要工作,离不开带教师傅和同事的耐心和帮助
学员的进步张婕看在眼里,但她建议,社会各界给他们更多的理解,“现在,大家对‘星星的孩子’已经不陌生。但说到工作,还是需要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她并不讳言,有学员在实习时被投诉,“他们与普通人不太一样,学一个动作要很久,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爱心。”还有学员在实习路上或服务过程中,因为不当言语或行为引发误解,“这个时候,特别希望消费者多一点宽容,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方坛的另一名店员许芳说,要看到这些学员的优点——单纯,善良。只是在工作中,需要师傅或搭档多一点关心。比如,中秋节前购买和领取月饼的消费者特别多,个性化的问题也特别多,学员们往往会愣住,这个时候,就需要同事解围。也有些时候,要宽容“星星的孩子”“好心办坏事”。比如,他们想主动清理桌子,却用手将桌子上的杂物拨弄到地上,而不是用抹布和垃圾桶。这个时候,也要同事帮忙和提醒。
“但这不是负担。帮助他们,能让自己变得更耐心。而且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会让我觉得有成就感。”许芳说。
不过,并非所有“星星的孩子”都能像博涵、宇梵这样遇到善解人意的同事和固定的岗位。
记者搜索发现,以咖啡馆为例,近年来上海有不少咖啡馆都为自闭症、视障、听障等特殊人群提供工作岗位,但稳定性不高。部分商户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暂停提供相关岗位,这也导致了特殊人群实践不易。
事实上,方坛的诞生也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当“点点星意”项目为学员进行咖啡师培训后,发现实习点位不多。幸好,与基金会熟悉的热心人主动提出,愿意在玉佛寺对面开设这家文化空间,让学员有发挥一技之长的场所。加上玉佛寺的支持,这里每天至少能接纳2名咖啡师、1名烘焙师学员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