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场启动标准化改造试点,到标准化菜场基本实现全覆盖,再到数字“菜篮子”逐步应用……十年来,黄浦完成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菜场建设的迭代升级。
数字化赋能百年老菜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菜场的名字都比较传统。但马立斯菜场则不同,听起来就很“洋气”。原来,这家菜场早在1920年就有了,由英国买办亨利·马立斯出资修建,在当时也算是一家非常现代化的菜场。作为一家位于市中心的百年老菜场,马立斯菜场历经一次搬迁,如今位于重庆北路190号。经过多年使用,这里存在设施设备老化、布局落后、环境杂乱等突出问题,周边居民多次希望能够能够改变现状。
为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的买菜获得感,在区商务委的牵头下,由淮海集团下属巨鹿集团对该菜场进行改造升级。
今年,焕然一新的菜场正式亮相,集高颜值、烟火气、便利性、数字化等特色于一体,让周边居民拍手称好。
新环境固然好,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实惠的价格更是关键。据悉,菜场方面在坚持做好平价菜供应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其它措施稳控菜价,以此满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
巨鹿马立斯菜场场长包应川告诉记者,作为全新的智慧化示范性标准化菜场,马立斯菜场摊位统一使用市场提供的AI识别电子秤,自动抓取每笔交易记录,做到了实时、精准、可监控。“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每天的出货量,更可以对菜价、商品溯源等数据进行监控,为政府保供稳价提供数据支持。”
今年4、5月上海疫情期间,马立斯菜场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为周边居民提平价供保供套餐,6月份更成为黄浦首家恢复线下营业的菜场。
据包应川透露,“最近,我们菜场门口的铺位正在积极申请相关许可证,未来将开设一些早餐门店,希望给周边居民带来更多方便。”
“最有年味的菜场”这样炼成
走进东江阴街菜场,玲琅满目的菜肉摊位、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会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家非常纯粹、原生态的传统菜场。
但奠定这里江湖地位的“王牌”,则要等到过年。每年腊八之后,这里就会变得更加热闹,许多已搬迁和慕名而来的市民会从四面八方涌来,预定各种腊味制品。
店主在收完钱后,就会开始进行代加工,并挂在顶上进行风干。新春之前,许多人走进这里时,都会感到非常有年味。抬头望去,鳗鲞、腊肠、酱油肉、风鸡等组成的一大片“腊味森林”,形成一片片浓郁的年味“风景线”,让你不由感叹一句,“新年,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