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场有许多,过年做腊味的也不少。那为何,即使周边众多居民搬迁后,这里依然被大家誉为“上海最有年味的菜场”呢?
菜场负责人姚经理揭晓了答案,“传统的味道和实在的性价比。”由于涉及旧改,因此这里是一家临时性菜场,所以在硬件方面与现代化菜场有所差距。因此早在菜场开业前,这里的定位就非常明确。他解释说,“老百姓买菜,讲究新鲜和实惠,这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的。至于过年时候的腊味制品,在设计之初我们就预留了可以晾晒的空间,因为老底子的菜场就是这个样子的,同时这里不少摊主从事该行已经二三十年了,制作的食物就是许多人说的‘小时候’的味道。作为老一辈的菜场人,我们应该把这些传统的东西要保留好,事实证明这也是大家所喜欢的。”
十年来,周边的居民旧改搬走了不少,但这里的生意却依然红火。“虽然很多老邻居都搬走了,但大家时常会回来看看,特别到了过年,必定准时相约,找到自己熟悉的摊位与摊主,延续自己的采购习惯。也许,老城厢里的那份情,这辈子都无法割舍了。”姚经理如是说。
生猛海鲜、平价蔬菜统统都有
帝王蟹、澳龙、老鼠斑、象拔蚌……这些生猛海鲜,居然可以在一家菜场里找到?不少熟悉黄浦又喜欢买海鲜的市民会告诉你,去马当菜场看看。
在这家菜场里,有两个大型的海鲜水产摊位,售卖着众多特色海鲜产品。摊主姚老板告诉记者,新天地区域高档住宅楼和酒楼较多,因此这些商品有着充足的需求量,旺季的时候,月销售额可达两三百万元。
当然,菜场里的蔬菜和肉类摊位肯定是主力军。为给市民提供更加新鲜优惠的蔬菜,菜场方面还与南汇种植基地签订协议,每天都会产地直送。
附近不少居民都喜欢来这里买菜,除了价格实惠,最大的优点是宽敞。“这里的摊位比较大,不会显得人挤人,逛起来很舒服”。据菜场方介绍,本轮改造时,他们特地将铺位较少了大约三分之一,购物环境更加宽敞舒适。
马当菜场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其门前的早餐铺位。大饼、油条、豆浆、蛋饼……这些上海人喜欢的传统早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门前还设置了座位,买完小菜后,坐下来安心吃完,再带些回去给家人,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始。
为增添菜场的文化气息,菜场方面还在入口处精心设计了“文化长廊”,让来往市民了解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颇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域静态管理期间,马当菜场还率先推出保供套餐1单即可配送服务,覆盖黄浦全区。该服务自上线以来受到许多市民的欢迎,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贡献。
黄浦区表示,未来在菜场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将始终坚持菜场的核心是卖菜,同时也是百姓社交和休憩的场所。既要提升品质,也要守住价格,更要留住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