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为什么奥迪排第三 bba中奥迪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奥迪q6和a6 为什么奥迪a6 奥迪为何会在 BBA 中掉队?看完 Q6 后我找到了原因
燃油车产品线已再无惊喜
若品牌形象和产品素质都过硬,哪个车企愿意大幅降价呢?论品牌,奥迪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但论产品——尤其是作为主力的燃油车,奥迪确实已逐渐落后于时代了。
最明显的是在动力部分,在混动技术已百花齐放的当下,奥迪的主力车型依然是采用纯燃油动力,即便是定位较高的 A7L,其 2.0T 版本依然是搭载 EA888 发动机与 DL382 七速双离合变速箱这套经典搭配,硬件上与 A4L 并无差异,只有 3.0T 版本才象征性地搭配一套 48V 轻混系统,对动力和能效的提升聊胜于无。
A7L 定位为轿跑车,但在机械硬件上与 A4L、A6L 并无区别。
在车型平台上,奥迪多年来也只有 MLB Evo 以及 MQB 可用,与大众品牌之间的定位区隔也不断缩小。还有人记得大众辉昂吗?该车正是基于与 A4L、A6L、A7L 相同的 MLB Evo 平台打造,幸亏辉昂的销量并不理想,否则大概率会对奥迪的主力轿车造成冲击。
再看奥迪 Q6,它的车型级别比 Q5L 更高,价格也更贵,但用的却是次一级的 MQB 平台,与大众途昂相比确实 " 没区别 ",但后者已是一款十分成熟且市场表现稳定的车型,上半年还取得中大型 SUV 亚军,Q6 能否在其基础上挖掘更多剩余价值,还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豪华车消费者追求的是品牌而不是产品本身,但优秀的产品毫无疑问又是品牌的重要支撑,以现有的燃油车产品线来看,奥迪正在快速地消耗着过去的优良资产。不排除四环 Logo 还能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品牌加成,但在毫无惊喜可言的技术面前,再大的品牌光环也会有暗淡的一天。
押注纯电动,
但新能源销量依旧被压制
当然了,堂堂大奥迪不可能在技术研发上彻底摆烂,他们在新产品上确实有着认真的思考,只不过对象并非燃油产品,而是纯电动车。
自 2019 年开始,奥迪就在中国市场陆续投放了一系列 "e-tron" 车型,既有像 Q2L e-tron 这样基于老平台打造的车型,也有像 Q4 e-tron 这样基于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新产品。本以为能凭借密集的产品攻势在新能源领域闯出一番新天地,但从市场表现来看,"e-tron 们 " 可以说是输得一败涂地。
奥迪 "e-tron" 系列的产品形象很早就树立起来了,但在销量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e-tron 系列中销量最好的是 Q2L e-tron,1-8 月的合计销量为 1,562 辆。而被寄予厚望的 Q4 e-tron 首月交付量仅为 121 辆,相较之下,与 Q4 e-tron 采用相同平台的大众 ID.4 系列则取得相对乐观的成绩—— ID.4X 和 ID.4CROZZ 在今年前 8 个月的合计销量突破了 5.4 万辆。
Q4 e-tron 是首款基于 MEB 纯电平台打造的奥迪纯电动车,售 29.99-37.71 万,而同平台的大众 ID.4 CROZZ 仅售 18.33-28.33 万,两者差价近 10 万元,但体验上的差异却远少于 10 万。
同样是 MEB 平台作为技术基础,为何奥迪的纯电动车连大众的零头都不如?其实不用多作解析大家都应该清楚,在现阶段的纯电市场,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已严重丢失,在产品尚未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确实不适合再沿用过去的产品战略。
卖不好纯电动车的不只奥迪一家,宝马和奔驰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放眼整个新能源领域,后两家却有着不俗的市场表现。今年上半年,宝马和奔驰在全球新能源销量榜中(Clean Technica 统计,见下图)分别位列第 5 和第 6,而奥迪则排在第 13,销量比沃尔沃还低。
原因其实也不难找出,宝马和奔驰在研发纯电动车之余,还投入大量精力去打造插电混动产品,在两个车企的电动化产品销量构成中,插电混动车型都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目前,宝马 5 系 PHEV 和奔驰 E 级 PHEV 已成为国内最畅销的两款豪华插混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