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套利行为难以复制
蓝月亮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洗衣液,但很难说这是蓝月亮的独家创新,而更像是一种跨市场套利的行为。
复盘这段蓝月亮的逆袭故事,会发现当初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都拜张磊所赐:天时,是抢在了巨头前面;地利,源于张磊对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机会的洞察;人和,则是张磊自身。
蓝月亮“一液成名”的本质,是利用不同市场信息差和消费水平差异从中得利。
而这种运气却很难再有了。2015年,蓝月亮推出的浓缩洗衣液就是一个现成的套利失败的例子,产品卖不出去,蓝月亮大额亏损。而在2019年美国、日本的浓缩洗衣液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00%,中国仅有8.2%[9],浓缩洗衣液没能复制洗衣液的神话。
与此同时,在信息差逐渐消弭的当下,蓝月亮能想到的,对手自然也能想到。
事实就是,创新本身是一场没有尽头且多少需要点运气的内卷。巨头们尚且能用钱来赌一个胜率,诸如蓝月亮这样的中小玩家们,连中奖的概率都很低。
2.认清你所处的赛道
很显然,蓝月亮在2015年放弃KA渠道的行为,是太高估了自己。
洗衣液中的爱马仕无疑是一种幻想。日化行业是一个没有技术壁垒、卷王遍地的赛道,只能通过大面积地铺货、砸钱营销,赚个规模效应带来的产品差价。至于品牌溢价,那是只属于少数人的游戏。
强如宝洁,旗下有5个洗衣液(粉)品牌、5个洗发水品牌、5个母婴品牌以及3个美妆护理品牌,都不敢说自己要造肥皂/牙膏中的爱马仕,想赚品牌溢价,还得靠收购来的SK-II。
3.不要轻易逆行业规律
失去线下渠道的品牌,还能称之为品牌吗?
在线上流量给消费者打标签的今天,推送更精准了,但也更狭窄了——一线白领能在朋友圈刷到Harry Winston的广告,十八线县城青年在直播间里抢周氏黄金。
对于大众消费品来说,精准流量并非必需,如何把产品送到更多的消费者眼前,才是头等大事。
不信命、但最后给现实低头的不只蓝月亮一家。近的有元气森林自建工厂和冰柜、三只松鼠大幅关自营店;远的有“只做线上”的小米开了五千家“小米之家”。
如今来看,没有“中国宝洁”,甚至也很难出现下一个蓝月亮。这将是所有野心勃勃的国产消费品公司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宿命。
参考资料:
[1] 稳增长赛道加速升级,关注本土龙头崛起机会,国金证券
[2] 创始人夫妇身家暴增500亿 蓝月亮上市后能成为“中国版宝洁”吗,创业邦
[3] 中国家清行业迭代升级,蓝月亮领跑“液”时代,华安证券
[4] 蓝月亮丢失洗衣液第一品牌的背后,界面
[5] 产品变革海外镜鉴:动力速度路径,国信证券
[6] 高瓴资本三大战役:入局蓝月亮、百丽国际、格力电器,砺石商业评论
[7] 宝洁中国CEO:中国电商渠道销售占比35% 远超全球水平,财新
[8] 假货横行、渠道混乱,重回商超的蓝月亮能重生吗,化妆品财经在线
[9] 中国家清行业迭代升级,蓝月亮领跑“液”时代,华安证券
编辑:胡晓琪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李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