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贵人鸟处置体育产业业务的原因与进展,10月24日,时代财经多次致电贵人鸟证券部,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到底是“卖鞋”,还是“卖粮”?
前期大手笔的砸钱投资,让贵人鸟变得不堪重负。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贵人鸟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净流出5.56亿元、13.17亿元、9.92亿元。
巨额的投资支出并未带来回报,反而开始拖垮主营业务。2018年,贵人鸟首次出现了高达6.85亿元的亏损,2019年、2020年又分别再亏10.96亿和3.82亿。
因连续三年亏损,2020年,贵人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ST),徘徊在退市边缘,林天福也从昔日的泉州首富变成了被限制高消费的对象。
此后,贵人鸟便不断探索重整和自救之路。2021年,贵人鸟引入主营粮食贸易的黑龙江泰富金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泰富金谷”),开始跨界“卖粮”。
得益于粮食业务,2021年,贵人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1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今年5月,贵人鸟正式宣布股票摘帽,名称从“ST贵人”变回“贵人鸟”。尽管成功“起死回生”保住了上市公司资格,但此时的贵人鸟却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一家农业公司。
2022年,粮食业务在贵人鸟业务版图里的地位更加明显。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同比增加22.87%。其中,新晋的“粮食贸易业务”营业收入已达2.38亿元,而贵人鸟的老本行“运动鞋服业务”仅实现业务收入2.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19%。
对此,鞋服行业分析师程伟雄对时代财经表示,实际上贵人鸟目前的主营业务以粮食业务为主导,从当下市场表现来看,其鞋服业务已经远不如福建其他运动品牌。“粮食业务和鞋服行业跨界过大,不同业务模式很难实现互补。”程伟雄说。
投资人、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也向时代财经表示,贵人鸟这种所谓的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多元化布局,一旦协调不好,会随着品牌的规模化扩张导致品牌贬值。
那么未来,贵人鸟到底是靠“卖鞋”,还是要靠“卖粮”?
程伟雄对时代财经分析,如果未来贵人鸟在鞋服业务方面没有大的投入,仅靠之前的市场沉淀,很难在当前的运动市场中脱颖而出。
“当下运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头部品牌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加大,对类似于贵人鸟这样的品牌挑战很大。如果一个品牌没有规模、也缺乏能够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免不了被边缘化。”程伟雄说。
反映在业绩上,贵人鸟仍然问题重重。2022上半年,公司营收虽在增加,但净利润再度归于亏损。同时,贵人鸟也似乎难逃成为一家农业公司的宿命。
2022年7月,原控股股东贵人鸟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股份被司法拍卖,此次权益变动后,泰富金谷以20.36%的股份成为贵人鸟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为泰富金谷董事长、东北粮食大亨李志华。8月,贵人鸟董事会选举李志华成为新任董事长。
此外,近日贵人鸟还因短期内多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而收到证监会关注函。
贵人鸟表示,因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粮食业务在公司占比增加,永拓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永拓所)在农业领域具有经验,拟改聘永拓所为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机构。不过,公告显示,近三年永拓所受到行政处罚1次,行政监管措施8次,其从业人员受到行政处罚4次,行政监管措施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