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突发:超出1个小时,相当于已经放弃比赛了……
“心理因素”是邵茹鹏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词。
“在国际赛场上,受到心理影响的选手很多。我旁边的拉脱维亚选手,就因为过于紧张呼吸不上来,退赛了。”
邵茹鹏正在进行比赛
邵茹鹏表示,在比赛的准备阶段,自己就会刻意放低预期。学校平时也会告诉选手,这种大赛,一般发挥实力的80%就很好了,能发挥100%就相当于超常发挥了。
“我可能只发挥出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实力,出现了一些不应该的错误”。
因为第一天绘图用时超出预期1个小时,第二天邵茹鹏为了补回时间,发生了一处失误,在赛题一致性上被扣了分。
“在日常赛题强度下,超出1个小时,相当于已经放弃比赛了”。提到比赛中的失误,邵茹鹏还是有些懊恼。
第二天的赛程结束后,为了帮助邵茹鹏缓解心理压力、顺利完成接下来的比赛,精细木工项目专家组组长余继宏以及学校参赛保障团队对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疏导。他自己也努力调整心态,“这个失误是没有办法补救了,只能结合各方面重新制定比赛流程,在后面加工过程中尽量去提高作品质量,以争取更高的分数,来弥补分数损失”。
邵茹鹏(左二)与他的世赛作品合影
邵茹鹏也提到,在这次比赛中,各国选手在赛题的整体把握上好像都出现了误判。“规则突然变了,大家都不适应。”
他介绍说,按照往届的经验,世界技能大赛组委会在赛前两至三个月会提供样题,比赛题目会在样题的基础上进行30-50%的改动。选手在准备期间会不停地做样题,也会猜测改动方案,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这次正式比赛前两天公布的赛题跟样题基本无关。还有一点不同是,往届的比赛中,选手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去看完整图纸,这次只有概化图,只有大致形状,没有尺寸,“这意味着之前做的一些准备需要重新调整”。
虽然规则的改变让人措手不及,但凭借着良好的心态、扎实的功底和灵活应变的能力,邵茹鹏夺得了冠军。这枚金牌既是中国在2022世赛特别赛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国在世赛舞台上获得的首个精细木工项目冠军。
邵茹鹏获得金牌。图自2022世赛特别赛官方视频
邵茹鹏说:“很惊喜,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成绩。一是心理预期比较低,再加上比赛时出现了失误,后面只想着要把赛题完成,把作品做好,也没有去考虑最终成绩如何。”
他也表示,这次“意外之喜”让更多人“了解到我,认可我的专业能力”。
夺得冠军后,邵茹鹏第一时间通知了一直在等候结果的家人,“他们很高兴,十分自豪,期待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个交代”。
“加工出来之后的自豪感,让我会一直留在这个领域”
2018年,邵茹鹏进入上海城市科技学校(国家世赛训练基地),学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在学校中,他了解到了世界技能大赛和精细木工。当时“对未来职业规划还没有清晰概念”的邵茹鹏,萌发了学一门独特手艺的想法,冲着精细木工,他加入了“创意木工社团”。
这个“创意木工社团”可以说是世赛相关项目选手的摇篮,“只有在社团经过一些木工的培训之后,才能参加世赛的选拔”。
刚进社团的他从零开始学习,进行最基础的训练,“平时在社团会用木头制作一些工艺品,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做一些创意作品,比如用刨花做一些花朵,或者用木头搭一个相框”。
每一种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都让他感到新鲜、想去尝试,“加工出来之后就会有自豪感,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会一直留在这个领域”。
他沉下心参加训练,悉心听取教练的指导,一有不懂的地方就会去跟教练请教,认真完成每一件作品。
邵茹鹏和他的工具
“精细木工最大的难点在于对精细度的追求,很多时候加工出来的东西很难达到心里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