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缩水的数字背后,都是制片人之间一场惨烈的厮杀。
消灭伪腰部
制片人口中残酷的大逃杀,在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看来,是主动的“漏斗式的选择”。一个剧本要过四五道关,被漏斗过滤掉的,大部分是A级及以下的项目。
爱奇艺内部对剧的评级主要有S、A+、A、B等几个级别。根据这几年的播出情况,决策者发现,S级项目可遇不可求,A+级剧才有可能出现黑⻢,而A级和B级剧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爱奇艺要做的是“消灭伪腰部”:把S级、A+级剧做好,A级及以下的剧基本不做。
王晓晖在2022年9月的爱奇艺悦享会上表示,降本增效首先降的是数量,首当其冲的是那些60分左右、可上可不上的内容;其次调的是结构,加大对于头部项目的投入力度。在他看来,对于头部项目,加码越高,吸金能力可能越强。龚宇则在多个场合强调提高内容制作水平,减少生产“不好的内容”。
“为什么不早这么做?”一位与会者听完王晓晖的解释后发问。
爱奇艺的策略转向发生在2021年10月,从追求市场份额转为追求利润。当年10月至12月中旬,也是爱奇艺乃至整个行业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融资困难、广告承压、内容供给短缺、身陷短视频和直播的双重夹击。龚宇在今年6月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直言,“如果提前半年或一年进行策略调整,情况会比现在更好。”
对于可预⻅的寒冬,吹哨声一直存在。
过去几年,去浮躁、挤泡沫一直是各种影视行业论坛的主题,重视创作、重视剧本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但随着大量热钱涌入,保持理性并不容易。
因为“来钱容易”,不少外行人闯入影视行业,内容制作团队良莠不齐,影视剧内容泥沙俱下。长视频网站则延续跑马圈地时代的惯性,拼命上数量、抢内容,争夺市场份额第一。这意味着,边际成本被推高,但边际效益变得非常低。
穆嘉所在的工作室也生产了若干被网友视为“无效播出”的剧集。有的是人情项目,为了合作某些特定的导演、编剧或演员,即便没那么吸引人也推动立项。有的则是制片人判断失误,选择的IP或故事在市场上并不稀缺,最终成片品质也一般。这些剧淹没在互联网内容海洋中,播了就像没播一样。
如今,客观环境回落,整个市场被打了一针清醒剂。王晓晖说:“尝到苦果, 大家才会越来越清醒”。
被迫降本增效的爱奇艺尝到了苦果、付出了代价,也开始尝到一些痛定思痛之后的甜头。
据不完全统计,爱奇艺2022年上线的网络独播剧集中,豆瓣评分7分以上有15部,是历年来的高点。其中,《人世间》《苍兰诀》《罚罪》3部爆款剧热度值先后破万,数量也是历年之最。云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3部剧在正片有效播放排行年榜中均位列前五。年榜前30中,爱奇艺独播剧占9部,腾讯视频和优酷分别有6部和3部。
作为《人世间》《苍兰诀》《罚罪》的总制片人,杨蓓在爱奇艺内部有一个外号,叫“杨四万”,因为爱奇艺目前4部热度值破万的剧集(另外一部是《赘婿》)均出自她之手。
爆款剧集意味着更强的引流能力。据月狐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爱奇艺平均每月录得8128.0万新增用户,环比增⻓22.3%,在高位用户规模上仍取得高水平增⻓。同一时期,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和搜狐视频的月平均新增用户环比负增⻓。
上半年的压力测试扛过去了,爱奇艺下半年的策略是“冷静增⻓”。但在制作周期长、不确定性极强的影视行业,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还远远不够。
爱奇艺今年上线的项目,大部分来自两年前的储备。现阶段项目锐减后,是否会影响未来的内容供给?被寄予厚望的头部项目中,能否持续诞生爆款?摆在爱奇艺面前的未解难题还有很多。
熬过阵痛期
精打细算、优胜劣汰、降本增效,看似平淡的公司策略调整背后,藏着很多人的动荡、惶恐和无可避免的阵痛。
2021年12月,大规模裁员的阴霾笼罩爱奇艺。龚宇在年会上透露,他在内部沟通软件上收到了很多点赞。他起初有些不明所以,但隔了一段时间发现,给他点赞的同事大多离开了。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为了躲避寒冬、逃避不确定性来到爱奇艺的穆嘉,再次置身于“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