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民族历史人物 奢香博物馆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11-19
axH拜客生活常识网

  崇龙尚虎的图腾崇拜,是彝族先民的精神文化象征。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水西连华夏,一脉本相承。奢香墓作为民族团结、彝汉相融的历史见证,弘扬传统,激励后人的煌煌胜迹,不仅是促进民族团结,进啎爱国方义和历史叭物主义教育生动的教科书,而且了是国内外人士到黔西北旅游观光、访古览胜、参观瞻仰的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axH拜客生活常识网

  该馆是一座具有彝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形式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全部建筑,依东高西低迤逦跌宕的地势而赋形营建,分三级建成垒砌白石堡坎的平台,次第而上修建门厅、中堂、后楼和两厢廊房。每级梯次上的房屋均是白石堡坎,青砖墙面,青瓦屋顶,红漆廊柱、雕花门窗、牛脚斗拱;歇山式的屋脊呈火焰升腾之形,两端旬挑现蛟龙翘首之状;坎肩式排列的半门半窗配有精美的木雕,窗上雕刻的鹿、鹤、雁等图案,刀法流畅,古朴劲健,形态逼真,气韵生动总体来看,前面门厅外观,似虎睛圆睁,雄视远眺之象,大门上是彝汉文合璧,流金溢彩的“奢香博物馆”匾额显于正中。门前有拾级而上的半月石阶,中堂高过门厅有护栏和石阶,与门厅、两厢廊房,构成回郎四合双层庭院;殿后的重檐楼阁,高屋建瓴,如神龙回首之形。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楼台重叠,仿佛壁立,嵯峨雄浑,气象奇伟观赏奢香博物馆的建筑艺术,能使人体验到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纵观卧虎与藏龙的意境。在奢香博物馆正门石阶下面的草坪上,屹立着奢香夫人铜像。这尊栩栩如生、气宇轩昂的雕塑,再现了这位600年前身居边陲却胸怀远大的彝族女政治家的英姿风采。axH拜客生活常识网

  奢香博物馆展示的是聚居在贵州黔西北,以大方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代水西彝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彝族默部德施氏迁入贵州后,长期在鸭池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进行开发和繁衍生息,史书称为“卢盲部”或“水西彝”。在蜀汉时,有过妥阿哲为罗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过奢香夫人摄贵州定量慰使开辟龙声九驿等兴盛时期。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水西彝族在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彝族社会传统文化、艺术、异俗等物品尤其以彝文古籍和金石文物,集中反映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axH拜客生活常识网

  彝族文字,在汉文史志中称为“爨字”,或叫“韪书”,何时创制尚无定论。据《大定府志》记载:“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彝族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由此可见,彝族文字的创始较早。彝文古籍在当时也已大量存在,“书籍有曰理命,言性理者;有曰苴载,记世系事迹者也;曰辅苏,巫祝书也,曰弄恩,雅公布也;曰怯主,风歌也。又有堪舆、实禄命书”,内容包括有历史、哲学、天文、民俗和文艺等。明清以来,彝文曾广泛流行于彝族聚居的社区,彝文碑刻谱牒和axH拜客生活常识网

  契约文书等,较为普遍。彝文古籍绝大多数为手抄本,虽然原作者和成书年代无法查证,但它记录了彝族先民从事社会实践的全部史实和经验,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史的物质见证。这些卷浩繁的彝文古籍,历来是在乌蒙山区彝族聚居的山寨人家中保藏和传承。彝文古籍最早被收集整理进行翻译,出版发行,传诸于世,是在抗战时期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博士在大方县收集经彝族学者罗文笔老先生翻译,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彝文巨著《爨文丛刻》。它的出版发行,曾在当时国内处的史学蜀、民族学界引起轰动,影响较大。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古籍和文物的抢救工作。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先后深入彝区,广泛收集彝文古籍,陆续进翻译。在大方县百纳三元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的《西南彝志》,全书26卷,37万字,记述了彝族先发对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看法,描述了彝族驻有关部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具体地表述了中国西南彝族各主要家支世系及其相互关系,文献价值极高,被学术界誉为“彝族历史巨著”。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版的《宇宙人文论》、《彝文金石图录》等,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剔除历史的污垢,放射出绚烂的光彩。收藏在奢香博物馆的彝文古籍,多系民间流传久远的手抄本,它以羊皮或麻布作封面,是利于耐用和保存,被称为“羊皮档案”,堪称馆藏一绝。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