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历史人物 奢香博物馆
贵州高原保存的彝文碑刻,遍及黔西北乌蒙山区,其他地区虽有发现,今多已损毁。彝文碑刻保存最多的是大方县。现收藏于奢香博物馆的彝文碑刻。计246块,共载24000多字。这些彝文碑刻按内容可分为忘功碑、修路碑、建桥碑、献山碑、宗源碑、灵房碑、封山碑、墓碑等8种类别。年代最早的当数响水镇柯家桥发现的《济火记功碑》(即《妥阿哲纪功碑》)。此碑系西晋中叶,妥阿哲之孙必额慕翁所立,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最著名的则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36年)立于高店乡白布村小寨洛启坡的《千岁衢碑》。此碑的拓片墨本最先附印在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爨文丛刻》上,流传较广,知者甚多。
再是原存放在城关镇一小,作学生上下课鸣钟之用,后收归奢香考官珍藏的明成化钟,系彝族默部七十四世安贵荣袭任贵州定量慰使后,偕妻奢脉与子安佐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祈福发愿,捐资铸造一口铜钟。钟的铸恭恭敬敬精细,彝文铭记和图饰的镌刻鲜明,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字形古奥奇特,刊刻凝重沉雄的彝文金石文物,其年代之久远,其数量之丰富,国内罕见,堪称馆藏的第二绝。
馆内还以大量的出土文物、文献和图片资料,介绍彝族别具特色的以十月太阳历为基础的天文历法;展示彝族植根于崇龙尚虎为民族自我意识而形成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艺术,以及美丽富饶,粗犷劲爽的彝族山寨景色。专馆陈列了有关记载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史志文献和近、现代研究、评介奢香夫人的各种资料。同时,还陈列有反映现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异彩纷呈的农民画。大方县农民画驰名中外,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奢香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把人引进一个久已淹没无闻的,新奇而又陌生的境界,不愧是一座弘扬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