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用合伙人制度来控制公司。
在阿里,董事会之上还有一个合伙人委员会,这是马云在十多年前一手搭建而成。阿里合伙人通过控制董事会的提名权,掌控过半数席位的投票权,进而控制阿里最高层面的决策。
这个架构让阿里的核心权力集中在合伙人这个小范围圈子里,不用受到股份比例、职位的限制。合伙人来自阿里各大业务线的高管,根据其业务重要性、市场成绩,以及忠诚度进行排名筛选。
而在合伙人委员会中,有两位连续性成员——马云、蔡崇信,他们相当于是永久合伙人,是阿里真正的决策人。只要马云不放弃这个身份,他就能一直控制阿里。
2020年11月的蚂蚁集团事件之前,马云已经卸任阿里CEO,并退出董事会。蚂蚁事件发酵之后,马云淡出大众视野,阿里不再公布马云的持股比例。目前,尚未有消息称马云退出阿里合伙人。
字节跳动的核心人物是张一鸣。由于公司未上市,其股东的持股情况未公开。不过按照常理,张一鸣应该是个人股东中持股最高的。
张一鸣的放权过程同样分为两步。先是在2020年3月卸任国内业务管理职务,保留了“字节跳动全球CEO”的头衔。然后在2021年5月把全球CEO的位置也交出来了,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任。
在明面上,梁汝波是字节跳动现在的决策核心,国内外的业务都汇总至他手中。但张一鸣的影响力无时不在。
在过去两年里,这几大互联网巨头的核心人物陆续从台前走到幕后,处于退休或半退休状态。不论主动或被动,他们都从公开视野中“消失”了。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跟公司之间的联系。
CEO的头衔好放弃,但创始人的身份丢不了。或许只有到关键时刻,他们才会再出现。
业务干得怎么样?
黄峥隐退时,拼多多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2020年7月黄峥卸任CEO,当时国内电商“三国杀”激战正酣,阿里和京东都派出精干队伍去抢夺下沉市场。美团、滴滴等巨头纷纷试水社区团购业务,百团大战一触即发。
在黄峥宣布卸任的次月,拼多多开始在武汉和南昌试点多多买菜业务,正式入局社区团购。这是过去两年拼多多最重要的一项新业务。
巨头掀起补贴大战,拼多多不计成本参战,一大批员工转岗至多多买菜,前往一线支援。在当年三季度,拼多多实现了短暂的季度盈利,但因为买菜业务的高投入,后续又再次出现亏损。
如今来看,多多买菜是社区团购大战的幸存者之一。巨头中最早入局的滴滴,四面出击的阿里,摇摆不定的京东,都没干过拼多多。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是现在行业最大的两个玩家。
在核心的电商业务上,拼多多依然迅猛。黄峥在去年3月卸任董事长时,拼多多宣布年活跃买家数达到7.88亿,超过阿里成为国内电商第一。今年的前三个季度,拼多多都是盈利的,仅三季度,拼多多的净利润超过100亿元。
如今来看,黄峥卸任没有对拼多多的业务造成影响。
相比之下,京东对刘强东的依赖要更大一些。
按照刘强东11月下旬在京东内部的一系列调整来看,他对京东过去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不太满意的。这是他重新站到台前、启动人事变革的原因之一。今年一季度,京东的季度收入增速是上市以来最低的。当然,这有宏观环境的影响。
降本增效、聚焦零售业务,是京东过去一年主要在做的事情。
社区团购大战京东也有参与,但成果不佳。京喜拼拼从去年5月开始收缩,从一些省份撤退。京喜拼拼小程序显示,目前可提供服务的省份仅剩北京、河北、重庆。
京东CEO徐雷在今年一季报的电话会上说,京东未来更追求现金流健康,会对短期商业化发展不利的业务“关停并转”。
刘强东淡出的这两年,京东最大的动作是在资本市场。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相继拆分上市,京东零售也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刘强东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了价值约149亿元的京东股票用于教育与环保事业,首次成为“中国首善”。
另外,京东收购德邦物流,刘强东表态说要给十几万德邦兄弟缴齐五险一金,还要拿出100亿给所有基层员工提高福利。
在拼多多和京东各自的发展历程里,黄峥带着一帮核心团队做过很多项目,打败过很多对手,黄峥也经历过从幕后到台前,又转到幕后的过程,唯一不变的是拼多多始终凶猛。刘强东曾有几次试过放手,但每次都是隔几年又不得不回来,京东还是那个重视基层员工的公司,他们在刘强东口中也还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