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记忆#
我的家乡位于省会西北200余华里的太行山深处,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滹沱河横穿东西。这里之所以是我一生之中的最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而且还因为这里的沟沟坎坎、坡坡梁梁还是许许多多或慷慨悲壮或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发生地。
回家的路是与滹沱河结伴而行的。沿着蜿蜒崎岖的石闫路一直向西,山越来越高,坡也越来越陡,河水也随着变得急促起来。不知翻过多少道梁,跨过多少条沟,车终于在一座滹沱河上最大的石拱桥面前停了下来,这就是我的 故乡——平山小觉镇。
一个人对故乡的牵挂往往不是因新建的高楼大厦,而更多的是自己曾经熟悉而又充满感情色彩的老建筑和那些难于忘怀的英雄人物,以及慷慨悲壮的历史故事。
进入小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山包上的烈士陵墓,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晋察冀军分区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平烈士的陵墓。1938年周建平司令员率领四分区机关和部队进驻小觉,在日伪军残酷的“封锁”“分割”和“蚕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宣传群众,支持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帮助地方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踊跃参军,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壮大主力部队,开创和巩固了模范抗日根据地。同年6月,周建平因旧伤复发不幸去世。当地群众为他建起了烈士墓,日寇曾三次炸毁烈士墓,可是群众三次进行了修复。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每年清明来临之际,周边中小学学生和群众都会自发前来扫墓,纪念英烈。
石拱桥下滹沱河川流不息,它从山西繁峙县孤山村出发一路缱绻流动,急急切切投入故乡的怀抱后,然后掉头向西、向北,再掉头向东,穿过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着渤海奔去。这是一条养育了故乡数千人口的母亲河,几百年来故乡人春播秋收,生生不息,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同时它又是一条充满了红色记忆的河,无论河西岸,还是河东岸都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争故事。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开国元帅聂荣臻、贺龙,开国中将赵尔路、郭天民,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彭真等都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最值得一说的是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曾率领相关人员千里迢迢来招兵买马,短短30天时间就召集起了1700多人报名参军,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为国英勇捐躯,也正因为他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所以赢得了“平山团的称号”
,这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中共中央所在地选在平山西柏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