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直接脑洞大开,进行二次创造。抖音用户“樱桃爸爸是超人”就用电脑给女儿做了一个动画“绿马”:视频中一个巨大的3D“绿马”踩在摩天大楼顶上,憨态可掬。
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在视频下留言:“我在新疆都看见了,一个绿点点”“我在北京也看到了”“我在西宁都能看见,晴天冒着绿光”。甘博官方号也做“捧哏”,“我是真的会谢”。
“用年轻人的话语和年轻人对话”,“绿马”走红后,甘肃博物馆也认识到了这一“流量密码”,他们带头整活,跳起神马舞,发布《铜奔马》Rap“神曲”,“名画”系列等搞怪视频,并在今年7月底发布的绿马家族新成员“绿马乐乐”中,“飞燕”被彻底独立出来,让网友惊呼“巧儿要单飞了”“千年来巧儿终于自由了”。一番操作,绿马热度持续至今,风头无两。
“网红”文创,用现代的方式去感知传统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沈明杰分析,甘博“马踏飞燕”玩偶的出圈,与当下文化与审美趋向多元息息相关。
“如今,基于‘丑’‘萌’‘呆’‘贱’,或是‘又丑又萌’‘又呆又贱’等审美趋向创作的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热捧的对象。马踏飞燕布偶恰好踩中了‘丑萌’这个点,而看似‘扭曲’的表情也被网友称为是‘自带喜感’,在当下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中看到这一文创产品时会会心一笑,也起到解压的作用。”沈明杰说。
此外,他认为,对抖音、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巧妙利用和网友对马踏飞燕玩偶的二次创作,对该文创产品的流行起到巨大作用。
这与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通过携程预订博物馆的用户,“80后”占比42%,“90后”占比29%。搜索博物馆的人群中,“95后”占据了近30%的份额。
年轻人已成为博物馆文创的主要消费群体,文创设计便需要贴近他们的审美。沈明杰说,“绿马”出圈,打造博物馆文创突围新样本,也给其他文创工作者带来启发,那就是要深入研究年轻人的喜好,熟悉当下流行文化,并在产品设计中增加消费者参与互动的元素。此外,还要在文创产品的推广与传播方面注重新媒体的使用。
沈明杰举例,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的胶带能够大火,就与当年清宫剧的流行有一定关系;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文徵明紫藤种子的走红,也是因为它象征江南文脉延续和象征的寓意,以及思接千古的互动;河南省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受到追捧,则是原本冷门和高度专业化的考古和年轻人喜欢的“盲盒”的巧妙结合,此外,也因为产品具有“互动性”与“参与性”的特点而火爆出圈。
“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转化传统文化,让现代人能够用现代的方式去感知传统。”沈明杰强调说,通过这样一种现代的方式,我们对文物产生兴趣,继而才能走进文物本身,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
文创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它和现代人的生活发生联系,距离变近;随后,文化再借助其深厚的内涵,牢牢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文创商店就深谙此道,它打破了人们对红色场馆的刻板印象——这里的文创商品并不是只具备宣传性质的、严肃板正的红色纪念品,而是设计新潮、有实用性的各类产品。
店里的“1921-2021”帆布包、初心红笔记本、联名款大白兔奶糖、雪糕等都是“出圈”的热销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品类在各类文旅场所很常见,但加上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富有寓意的细节,就很吸引人。例如,去年卖得很火的帆布包,红色的布面上印有一大会址所在的石库门和门牌号图案,包袋上附有一条印着“1921·2021”字样的白色飘带,既有一大的“氛围感”,又很实用。与国产老字号联名出品的大白兔奶糖,包装和定价上藏了很多小心思:铁皮糖盒是石库门造型;糖纸上印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一盒糖共有21颗,重100克,对应1921年建党到2021年走过100周年,定价为28元,寓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1921年走向1949年的历程。“参观完场馆来到文创商店,相当于走进了展厅的延伸空间,消费者乐于进行场景消费,买走了产品也带走了故事,进而形成二度传播。”该负责人说。
博物馆文创“卷”起来,开启更多“新课题”
文化打底、创意为魂,在消费者需求、产品设计和市场反应中反复总结测敏,一时间,博物馆文创,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与之相伴的是,国内文创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