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全国最早的网红城市之一。南宋官员王正功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其最响亮的slogan。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桂林山水》,以及20元人民币背后的山水美景,让无数人即使没去过桂林,也领略过它的风采。
桂林,也是最早“过气”的网红城市之一。旅游类型单一、过分注重门票经济等问题,逐渐消解了桂林旅游的先发优势,使其逐渐沦为中老年旅行团的打卡点。
广西和桂林,都想再度翻红。近期,广西印发《支持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从生态、文化、康养、消费等方面提出了31条政策措施,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初代网红正摩拳擦掌,要打一场“翻身仗”。
-01-
模式过时
实际上仅从游客数量上来看,我们很难说桂林已经“过气”。
作为享誉全球的山水城市,桂林2001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千万人次;2005年接待境外游客数量突破百万人次,成为继北上广深苏杭之后、全国第7个境外游客超百万的城市。从2001年至疫情前的2019年,桂林接待游客数量增长近13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6.7倍)。
但从整个旅游市场的状态来看,桂林又很难说没有“过气”。
曾有桂林旅游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桂林旅游市场如今仍以跟团游、地接服务、导游进店等模式为主,传统旅游存活量占了整个市场的一多半。当地景点散乱分布,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也使得旅游模式过度依赖跟团,而非自由行。
近些年,有关桂林坑爹旅游团的新闻屡见不鲜,导游强制游客一小时花两万、新疆游客参加桂林40元团遭恐吓殴打等事件频出,使得桂林名声大毁。曾有媒体统计网友票选全国最坑爹景点,其中桂林高居第三,位居厦门、西安之后。
此外,桂林的旅游类型也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山水风景观赏为主。虽然也曾打造过一系列的人文IP,比如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但实景演出一来并不新奇,二来也不会直接拉动客流,作用十分有限。
更让人无力吐槽的是,桂林还十分注重门票经济,几乎将市内所有自然景观都围成了收费景区。桂林市旅发委发布的2018桂林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从全市国内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旅游景区游览以14.98%的比例排名前三。在全域旅游时代,这种“啃老本儿”的发展模式已经明显过时。
数据显示,2021年桂林接待国内游客12234.88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消费1501.79亿元,人次均消费约为1227元。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这个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而且,桂林一日游游客占比并不太高,超4成游客会在此停留3-4天,1227元的人次均消费就更显“拮据”了。
如今,桂林已逐渐变成中老年旅行团的观光打卡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明显不足。2018桂林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当地接待的游客中,45岁到65岁的中老年人为主力军,占总游客数的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