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旅游,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的旅游全产业链,是桂林的当务之急。
-02-
内部升级
近期,广西发布的《支持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下文简称《措施》),为桂林提供了一些方向。
首先在门票经济上,支持桂林完善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2018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彼时桂林曾下调了近90个景区(点)票价,但仍被吐槽太贵。对一些未降价或降价未到位、高定价大折扣等景区,仍需进一步监管和完善。
近年桂林本身也有一些突破。今年1月31日起,桂林象鼻山景区进入全面免费开放时代,大受好评。截至2月28日,象鼻山景区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同比大增483.11%。要知道,象鼻山景区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之一,也是市内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它的免费开放将直接拉动整个桂林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体现出一种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全方位产业拉动的态势。
其次在消费领域,支持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全域旅游时代,门票收入占比已经越来越低,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消费才是大头。《措施》提出,未来要升级桂林消费平台,鼓励申报国家级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提升消费品质,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建设国际高端度假酒店群、山水主题酒店和精品旅游民宿,引进国际国内品牌首店、旗舰店等;还要发展一批文化、休闲度假、康养、医美、电竞等消费新业态。
在交通领域,要加快建设桂林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未来几年,将推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提升,布局建设若干通用机场;推动南宁经桂林至衡阳高铁、怀化至桂林高铁尽早开工建设;推进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至城区、桂林至阳朔旅游专线轨道交通建设。交通短板的弥补,也将有力提升桂林自由行占比,推动传统旅游模式升级。
另外桂林还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和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2018年数据显示,桂林客源主要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两者占比近六成。拥有丰富文化资源和康养条件的桂林,在商务、会议、文化、体育、康养等旅游类型上仍有很大开发空间。
-03-
外引强援
除了内部升级之外,桂林还将外引强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巅峰时期的桂林曾是广西第一经济强市。桂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生产过芦笛电视、桂林轮胎、桂林机床等知名产品,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一度占广西的2/3以上。上世纪80年代初,桂林经济总量高居广西之首。但此后为了保护漓江,桂林“壮士断腕”,主动拆除了一大批沿江工厂,限制市区工业发展,经济总量逐渐降至广西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