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的寄奴,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建立者——宋武帝刘裕。他本出生寒微,少时凭借一腔热血投身行伍,励志匡辅晋室。数年间,他驱逐卢循,讨平民变;勤王定难,大破桓玄,为晋续命二十载。奈何!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武帝刘裕
刘裕起而振之,徒步仗剑,荡残除凶,秉承天意,定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建立南朝。此时的建康为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当时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刘宋时期,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得建康城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如六朝时期,以建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正式开辟,建康“石头津”作为通江达海的国际码头,停泊的中外船只数以万计,出现了四海流通,万国交会,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繁华景象。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对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悠悠数千载的南京城,你的历史,你的文化,你的浩然英雄气概,让多少中华儿女为之神往、为之动情。而今,我走进你的千古帝王梦,走进你的迷人秦淮情,与你同醉、与你共欢。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城市名称不能乱取,一些字眼带有强烈的政治含义,比如京,这个字代表了首都,不是哪个城市喜欢用就能用,只能是首都或者陪都才可以使用。
明朝建立初期,其政治中心在南京,直至靖难之役后,本着天子守国门的初衷,迁都北京,之前称为北平,明成祖定都后才更名北京,一直延续清朝。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建立民国。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此时的北京又被更名为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才将北平改为北京。所以“京”这个字,不是随便取舍的,取舍之间,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意味。
今天的中国,南京这座城市很特殊,它既不是首都,也不是陪都,却还能称之为京,这是为什么呢?

南京夫子庙
其一,如同我上述所说的,身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公元229年,孙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南京从此崛起。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美誉。
其后隋唐两代,虽不及南朝时期冠绝古今,但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特别是唐亡后,南唐君主李昪定都江宁(也就是南京),至吴杨始,近七十多年未曾有战火,当时人称:“秦淮两岸市场云集,来往商贾络绎不绝,古今为之一绝”。
直至南宋,可叹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临安,迫于舆论仍定南京为行都。由此可见,南京对于我们汉民族寓意着“立志北伐,恢复华夏”之意图。
行至明清,南京仍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东南之根本在于南京,非据南京无以镇东南。奈何!下关江面惊英舰,南京城下签合约。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腐朽的清政府畏惧外夷的枪炮,签下了耻辱的一笔——《南京条约》,中国由此迈入了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