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院落最西侧的窑洞 吴承欢

建造过程中的窑洞 良筑文化
窑洞,这种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一种古老居住建筑,由于较厚的屋顶和墙壁,容易形成冬暖夏凉的内部空间。夯土的特性充满了原生态的肌理,设计师只在内部进行加固,充分保留原貌,三个窑洞进深尺度各不一样,分别作为储藏室、棋牌室和多人会议室。对窑洞外立面的处理,考虑到整体协调性,采用了与围墙一致的老砖砌筑。

窑洞顶部是一条村路,左手边是农田 吴承欢

站在窑洞顶部望瓦房与平房 吴承欢

位于宅子中间位置的瓦房,设计师最大限度的对建筑进行了保留。将原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阁楼结构进行了保留,屋面瓦片呈现出厚重的乡村肌理。

瓦房 良筑文化

左手边为瓦房 右手边为平房,均作为住宿空间使用 吴承欢
值得一提的是对瓦房外立面的改造,这种外墙漆在做云裳花栖民宿集群项目时由设计师和工人师傅研究完成,主要由稻草、石灰石和腻子、粘结剂一定比例调和,被设计师叫做“泥土漆”。


云裳花栖的“泥土漆” 冯喆
“里想森林﹒临潼”项目,“泥土漆”再次被改良,稻草的比例更高。与村里的建筑工人反复研究后,设计师决定不再做外层效果肌理饰面,更大限度减少造价。

改良后的“泥土漆”细节 吴承欢

改良后的“泥土漆”细节 吴承欢
改良的“泥土漆”由此引申出两重意义,一方面在于对乡村建筑的实际操作中,摒弃了很多看似在城市中“聪明”的做法,诸多建筑智慧是与有经验的村民碰撞而来,虽然古拙但不失个性;

前景的芭蕉叶与墙面 吴承欢
另一方面,碰撞出的新材料具有价格低廉和就地取材的特质,更易推广开来。设计师认为,这层意义是良筑文化对于乡建项目问题的思考:一栋改建好的乡村建筑,能为村民带来什么?昂贵的装饰材料和具有乡土气息的材质,哪一个更具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良筑文化在不断地进行着对材料的探索和实践。


同时,材料肌理以此呈现出建筑空间的温和质朴,也是城市里的来客所向往的返璞归真。对项目的设计延续良筑文化对乡建项目的一贯设计理念:取于乡土、还于乡土。

2022年普里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凯雷代表组品:甘多小学 Erik-Jan Ouwerke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