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今日介绍雨花阁。
清宫档案、文献中,有一片被称为“中正殿”的建筑区,以中正殿为中心,自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雨花阁、梵宗楼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构成了故宫内惟一全部由佛堂组成的建筑区。但在1923年被火焚毁,只留雨花阁。
雨花阁位于春华门内,是宫中数十座佛堂中最大的一处,也是清宫建筑群中唯一的汉藏合璧式建筑。
整个雨花阁在外侧看,只有三层,三层也是皇家阁楼里常见的高度。但实际上如果走进雨花阁,它是一座四层建筑,这种建筑方式被称为【明三暗四】。
这座佛堂形制奇特,腰檐分别覆蓝,绿琉璃瓦,屋顶为单檐攒尖顶,上覆鎏金铜瓦,顶立鎏金喇嘛塔,四条脊上装饰藏式铜鎏金蹲龙。龙和塔共用铜近一千斤。
清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雨花阁由来自青海的三世章嘉·若白多杰根据藏传佛教的教义主持修建,是仿照了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托林寺坛城殿,在原有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四周出廊,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添建前檐抱厦3间,可增加祭祀法会的空间。屋顶南北为卷棚顶,两侧为歇山顶,屋面覆绿琉璃瓦,屋脊和屋面剪边为黄琉璃瓦。
南面明间开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槛窗4扇。
檐下采用白玛曲孜、兽面梁头等装饰。
屋内天花装饰观音六字大明咒及法器图案。
雨花阁一层悬挂着乾隆皇帝御题“智珠心印”匾额。
整个殿堂前布满了佛塔、佛像和供物。
佛龛之后是三座掐丝珐琅立体坛城。
三座坛城均为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外部是紫檀木重檐亭式罩,造型颜色完全一致,只是内供神像不同——中间是密集坛城,东边是胜乐坛城,西边是大威德坛城。依据密宗“六大四曼三密”中的三密呈现,表现出体、身、相圆满具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