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古城镇中街路的“永源祥”杂货店是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如今昔日的交通站,发展谱写了新篇,近年来,古城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游学载体、“永源祥”红色交通线秘密接头点修复、长征及红色线路(长汀古城段)体验步道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古城英烈纪念广场等,促进红色旅游线路向古城延伸。据了解,2021年,长汀县红色旅游总收入达54.27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28.63万人次,同比增长34.6%。

讲解员何盛兰生动地向记者讲述了交通员吴七利利用鸡公碗当接头信号的故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古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华林燕介绍交通站雕花门洞藏着的“秘密”。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传承红色基因延伸革命血脉
去年,央视推出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绝密使命》,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展现了秘密交通线的使命与贡献,该剧的开机仪式就在伯公凹,热播后,让伯公凹家喻户晓,一门七忠烈血洒交通线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邹广敦是伯公凹交通员的后代,他父亲邹勉贤花了30多年的时间,到处奔走呼吁,搜集整理写作《七烈士的故事》。这些年,邹广敦致力于伯公凹红色故事的宣讲,还成立了福建闽西伯公灯红色文化,这是一个集党性教育红色培训、学生研学素质教育、家庭亲子教育、拓展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平台,目前,他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过一千五百多场的讲座。
“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家族和红色交通线的革命故事,我都很乐意讲述。这样既可以让后人感受昔日地下红色交通员的壮举,深刻体会他们默默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是对为革命牺牲的亲人们最好的深切缅怀方式。”邹广敦做一名中央红色交通线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扬者,他表示,作为烈士的后人,还要继续把伯公凹的故事传唱下去,传承红色基因,延伸革命血脉。
永定在城区与金砂乡接合部的南部工业园区设立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介绍了建立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背景、运行和特殊贡献,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场讲解员包峰锋出生于1993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他,毕业后不久就回到了永定工作,担任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的讲解员。包峰锋过去对永定的红色历史一知半解,经过系统的学习后,了解了很多红色历史故事,生长在红土地让他感到自豪。“永定在红色交通线的故事比较多,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将永定的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打响永定的红色旅游品牌。”最近几个月,包峰锋还通过直播方式,带着网友一起走进红色遗址,听革命故事。
在上杭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讲解员何盛兰生动地向记者讲述了交通员吴七利利用鸡公碗当接头信号的故事,她是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志愿者。溪口镇成立溪口红色故事宣讲队,宣讲红色故事,今年还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红色故事宣讲比赛,引领广大干部在讲故事中,向革命先烈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上杭县通过征集文物、陈列展览、列入党史现场教学点等方式,不断加强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的教育作用。目前已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交通线文物碧沙红色交通站旧址(丁正昌号商铺)的政府征购工作,并布置了辅助展陈。同时,在溪口大洋坝红色交通站旧址(鸳鸯楼)、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布置简易辅助展览。
在长汀“永源祥”红色交通站,古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华林燕向记者揭开了交通站门上一个造型奇特的雕花门洞藏着的“秘密”。她2019年7月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年8月参加“三支一扶”,来到了古城镇工作,平常也会学习红色历史知识,当讲解员。“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华林燕说道。
据了解,龙岩推出了以伯公凹、金砂红色旧址群、西溪赤寨会议旧址、合溪孟良公祠、虎岗红色旧址群为核心的交通员精神研学线,开发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培训教育课堂,逐步形成“党校干部培训+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党性教育培训和研学旅行精品。龙岩还创作了话剧《信仰》,制作了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题材的微电影《血脉》,演出了闽西汉剧现代戏《伯公灯》,以及一批专题片、书籍等,宣扬红色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