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佛寺是如何诞生的
有的读者心急了,问我为什么不说玉佛寺呢?不要急,我正要说呢。
玉佛寺的来历和别的寺庙不一样。一般的佛教寺院先是建造寺宇而后雕刻佛像,但玉佛寺却是先有玉佛而后建寺的,并且玉佛举世无双,玉佛寺因寺内供奉两尊玉佛而得名。
话说清朝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从普陀山出发,先后朝圣五台山、峨眉山等佛教名山,又从四川到西藏,再到佛教的故乡印度。礼佛朝圣结束,慧根法师回国,路经缅甸,结果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慧根和尚
缅甸崇奉佛教,盛产美玉,玉石雕刻技艺高超。慧根和尚萌生想法,迎回几尊雕刻的玉佛回普陀山供奉,那可是佛界壮观啊。可是一打听,雕刻一尊玉佛要上千两白银,哪来这么多钱呢?慧根法师没有退却,四处奔走募款,几个月下来获赠的银两还是远远不够。这时,慧根和尚幸遇富商华侨陈君普,告诉他自己在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陈君普表态捐资白银2万余两,慧根和尚惊喜万分,连声致谢。
慧根法师拜见缅旬国王,恩准开山取玉。
国王惊讶地问:“你是中国和尚,为何千里迢迢来我国请玉佛呢?”
“这叫缘,是佛缘,能勉励联结两国人民的心愿呀!”慧根和尚说。
国王感动了,当即破例恩准外国人慧根开山取玉。
慧根和尚请当地能工巧匠刻造了5尊大小不一的玉佛。清朝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他护送玉佛回国。
途经上海,他准备乘船回普陀山,这时碰到难题了,他乘坐的江天号轮船,没有能够吊起大玉佛的起重机,也就是说大玉佛无法弄上船,急得慧根和尚头头转。这时,清政府洋务大臣盛宣怀的父亲和叔父恳求说:“大法师啊,玉佛就留在上海供奉吧。让上海人瞻仰佛的法相,沐浴佛的法露吧!”
慧根和尚觉得有道理,高兴地留下了一尊坐佛、一尊卧佛。


上图:盛宣怀 下图:盛宣怀太太庄德华
大富豪盛宣怀出资,在上海江湾建寺供奉玉佛,称玉佛寺。这两尊玉佛先在张华浜空地上建茅蓬供奉,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玉佛寺寺址在江湾车站一侧落成,并正式命名玉佛寺,慧根法师成为首任住持。
1918年,玉佛寺遭遇战火,盛家将玉佛悄悄地隐藏于家庙。不久,盛宣怀过世,他的太太庄德华捐出槟榔路的十余亩地以及大笔钱款,重建寺院,十年后1928年建成,这就是现在屹立在安远路上的“玉佛禅寺”。
人们纷纷前来王佛寺看慧根和尚留下两尊玉佛,坐佛高1.92米,卧佛长约1米有余,都是整块玉石精雕而成。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玉佛,玉佛的眼睛始终是在安详地注视着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久慧根和尚就圆寂了。为了纪念这位来自普陀山的高僧,上海将玉佛寺前面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普陀路;1947年上海有了普陀区,其区名就是来源于普陀路。
两尊玉佛永远和玉佛寺连在一起,慧根和尚也和玉佛寺永远连在一起。
玉佛寺的宝贝举世无双

玉佛寺坐落在上海的安远路、江宁路口。
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传统节日,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于是福烛高照,香烟飘逸,场面壮观。
沿着寺内中轴线步行,依次可见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方丈室),左右两侧有卧佛堂、观音殿、铜佛殿和斋堂。
第一进殿天王殿,有三扇朱红大门,寓意“三门解脱”。“三门”可解为寺庙的代名,过去寺庙多建在山中,庙门也称“山门”,“山”与“三”异字同音。
殿前供奉着弥勒菩萨,方脸大耳,胸袒腹露,满脸笑容,让人可敬可亲。传说,五代时浙江奉化契此和尚常持布袋行乞,人称“布袋佛”。公元916年,他在浙江奉化密林寺临终前留下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以后,他被认作弥勒化身,后人塑像把他作为弥勒供奉。

二进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金身大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主,东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王,西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