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看身边人都不顺眼?根源竟然还在“我”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努力地寻找,却发现
纵然“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
上面爬满了虱子”
世间人常常想:为什么我身边的人,没一个靠谱的?不是能力不行,作风不对,就是三观不合,反正就是有很多缺点,他们的不靠谱,又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烦恼。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和过失呢?我们的烦恼总是由他人造成的吗?
01
有“慢”眼镜
人无完人,当我们戴着有“慢”眼镜看待他人,会过滤掉他人优秀的一面,突出其不足;戴着有“慢”眼镜看待自己时,又会过滤掉自己的缺陷,放大自己的优点。慢心遮挡了我们发现美的能力,又模糊了自己的形状,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你们都不行,只有我行”或“谁都不如我”的潜意识。
慢心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存在人内心深处的烦恼。《成唯识论》云:“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简单来说,就是想错了,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慢心之下,待人总是不能圆融,做事也不能圆满,容易滋生烦恼,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许多痛苦。比如,看到别人的表现优异,却说:“也就那样吧。”或者说:“我只是没想表现,我要展示,肯定比他好。”又或者说:“人家的老师水平高,教的用心,我要是有那样的老师哪至于就现在这点程度。”然而,通过慢心来缓解焦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不仅无益,还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02
“慢”从何处来
从佛教的角度讲究,我们身上携带着无量劫以来积累的各种习气,这些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而我们的眼睛容易观人之过,便是受到了“慢心”的影响。
当下的生活中,依然有“我”,慢心就还会继续生起。世间人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比较之中,举个例子:期末考试,邻居家的孩子考全班第一,自己孩子考倒数第一,同一个老师教的,差距怎么这么大?不行,我得给孩子报个补习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